日前,因广汽菲克多年经营困难,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宣布终止合作,自此,广汽菲克正式退市,Jeep品牌的国产之路也划下了句号。
不少人都为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的“分手”感到遗憾——12年时间里,广汽菲克确实有过辉煌,旗下国产Jeep品牌年销量巅峰时期达到20万辆。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广汽菲克,处境愈发艰难,在常年亏损的状态下,选择放弃国产化,或许才是广汽与Stellantis的最优选。
广汽好样的!
广汽菲克的没落,与股东双方的利益互搏密不可分。事实上,对于Jeep品牌,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均早有打算。
今年1月,Stellantis宣布,计划将其与广汽集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毫无疑问,Stellantis想掌握话语权,实现利润最大化。
Stellantis有这种想法并不令人意外,自华晨宝马打响合资股比开放“第一枪”、宝马股权增至75%以来,其他外资车企都开始蠢蠢欲动,欲成为中国合资股比开放的受益者。
然而,股比变更并不是外方车企想变就能变,还需要共同合作的中方车企同意才行。广汽菲克之所以遗憾收场,也正是广汽集团的强硬态度导致。
在Stellantis提出想成为控股方后,广汽直接表示,“此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关于对外合资合作事宜,广汽集团将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秉承互信、共赢的原则推进。”
在外界看来,广汽集团强硬地拒绝了Stellantis增加股比的要求。面对外方车企的“逼宫”,广汽不沉默、不退让的态度,确实值得点赞。
当然,广汽的不让步,也让广汽菲克的运营陷入僵局。数据显示,今年3-6月,广汽菲克产销量几乎为零,这也意味着,广汽菲克已经连续四个月停产,旗下Jeep品牌逐渐沦为市场边缘。
广汽说“不”的底气来自哪里?
拒绝Stellantis是需要底气的,对于广汽而言,只有自主板块强大,拥有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才有谈判的资格。
毕竟,在之前的合资股比博弈中,中国品牌往往是因为自主事业孱弱而败下阵来。比如开了先例的华晨宝马,当时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利。
原华晨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坦言,在这场长达80天的谈判中,“宝马谈判设定的条件就是75%,宝马什么都可以谈,股比免谈”。一句话道尽当年的辛酸。
江淮大众也是如此。成立不到三年,大众已增持“江淮大众”75%的股份,并将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江淮的名字被彻底抹去。
除了华晨宝马、江淮大众,国内还有许多合资品牌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它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中国品牌的自主板块经营不善,所以被外资车企轻松“拿捏”。
不同的是,广汽集团从未停止发展自主品牌。2010年,广汽传祺第一款产品正式上市,虽然起步算比较晚的,但广汽加紧追赶,仅3年时间,其自主品牌就实现了盈利。此后,广汽持续投入研发,取得了多项可落地的研发成果。
时至今日,广汽集团的自主创新科技已经覆盖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整车架构到车联网的范畴,如GPMA模块化架构、GEP2.0纯电平台、钜浪动力、绿擎混动技术、星灵电子电气架构、ADIGO生态系统、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等等,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销量方面,广汽自主品牌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尤其是广汽埃安,2022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劲增133.88%;广汽传祺累计销量则超过17万辆,同比增长14.3%,增速跑赢大盘。
得益于传祺、埃安的发展壮大,如今的广汽集团才更有底气,叫板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
对Jeep来说也不是坏事
广汽菲克“分手”,对Jeep品牌来说,其实也并非坏事。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汽车品牌都适合进入中国市场国产。
近2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非常高速的发展,这样的飞速增长,让部分海外车企产生了错觉,认为什么车国产后都会卖疯,现实却并非如此。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盘子很大,连续13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但中国车市也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不是谁都能分杯羹的。
中国消费者还非常挑剔,对汽车的要求很高——外观要高级、内饰要有质感、配置不能少、价格还不能太贵……不夸张地说,能在中国市场立足的汽车品牌,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对于偏小众的汽车品牌,小众、特别、个性本身就是它们的卖点,这些产品的设计不一定符合主流审美,价格也未必便宜,但完全不影响其优秀和魅力,甚至十分吸粉,影响力不输主流品牌。
若小众品牌为了追求“量”选择国产,势必会在价格或者产品上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原本的小众产品,难免会变得“大众”了,核心卖点丢失,直接对标竞争力更强的主流产品,其处境立马艰难不少。
Jee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国人的印象里,Jeep是硬派、越野的代名词,其中Jeep旗下的牧马人、大切诺基,是无数男人的梦中情车。
而Jeep国产后,推出的国产车型(自由侠、自由光、指南者、指挥官等)丝毫不擅长越野,连旗舰产品大指挥官也定位为家用SUV,让Jeep情怀变得一文不值。
此外,长城推出坦克系列越野车型后,国产Jeep更加没有生存的空间,走到退市这一步也不令人意外了。
除了Jeep之外,像MINI、捷豹路虎等小众品牌同样不太适合国产。当然,不国产不意味着不能进入中国市场,只不过,相比主流消费产品,它们更适合“小而美”,选择以进口身份入华,既能保持品牌格调,又能维持利润,还不愁没人买单。
写在最后:中国是全球最大且最有活力的汽车市场,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市场,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车市留给后来者的空间愈发缩减。
从广汽菲克的“分手”可以预见,未来车企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要么足够强大,要么足够特别,最可怕的不是“小众”,而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对于追求个性化的新生代消费者来说,选择别具一格的小众品牌汽车,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小众汽车品牌或新兴汽车品牌应该争夺的不是主流市场,而是专攻个性化小众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细分市场必定会更加蓬勃发展,终有一日,小众汽车品牌也会迎来自己的“天堂”。(文|葫鹿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