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陈壹
小鹏汽车似乎又摊上事儿了,这一次的“罪魁祸首”是小鹏P7。
有媒体报道,8月10日下午,宁波一位小鹏P7的车主在驾驶过程中不幸与前方故障车辆发生碰撞,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流出的行车记录仪拍摄画面来看,这台小鹏P7原本行驶在道路内侧,前方故障车辆的车主似乎没有按照规定摆放三角警示牌,而后小鹏P7径直追尾并撞飞故障车辆车主,且过程中疑似没有减速迹象。
有业内大V猜测,事故发生时该小鹏P7处于辅助驾驶状态。而小鹏P7车主的最新回应是“以前P7在撞击前都会发出警告,不知道这次为什么没有,不巧的是自己当时分了神”。
这已经不是小鹏P7第一次出现安全事故了,去年9月,一位小鹏P7车主在开启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的情况下,在高速上与一台板车发生追尾。当时有技术人员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NGP系统存在某种技术缺陷。
至于真相如何,暂无定论,不过后来某汽车知名博主的一次“乌龙事件”,再度将小鹏的NGP系统推上了风口浪尖:起因是该博主因眼睛有点小,被NGP系统误判为“开车睡觉”,最终导致智驾分多次被扣。
还有今年3月,湖南的邓先生在驾驶小鹏P7的过程中,也发生了高速碰撞事故。事故发生时小鹏P7同样处于辅助驾驶状态,所幸并未有人受伤。
接二连三的相关事故,让人不得不怀疑:小鹏汽车的技术是否真如宣传那般的强大?或者说,造车新势力们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否真的那么神?要知道,上个月22号,中国台湾艺人林志颖的“特斯拉车祸事件”,仍旧令人心有余悸(目前事故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但不排除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锅)。
从近些年各种相关的安全事故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有一说一,眼下的自动驾驶技术仍旧不够成熟,车企在宣传时往往会强调“降维使用”。但大多数消费者会着眼于“自动”二字,以至于在使用过程中形成懈怠心态:原本L2级的应用场景,被当成了L4、L5级。
翻译一下,就是眼下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具备100%安全可靠的能力。比较糟糕的一点是,目前客观环境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一旦出现关联的交通事故,具体责任的界定就变得颇为困难。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造车新势力们还如此热衷于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培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二是为品牌创收。
前者很好理解,至于后者,我们以小鹏的NGP、特斯拉的NOA、蔚来的NOP为例,这些都是需要消费者后续“氪金”才能享受的服务,比如小鹏的XPILOT3.0自动驾驶软件包,就需要3.6万元才能解锁;而蔚来NI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全配包的售价则达到3.9万元。
写在最后:自动驾驶技术是个好东西,但也要明白,技术的过渡没办法一蹴而就,想要当“甩手掌柜”的愿望,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如何把握技术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是无时无刻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