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喜欢用“诗和远方”描述一种生活态度,逃离“钢筋铁骨”的城市喧嚣,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姿的调味剂。而一部SUV,则是最好的“调味瓶”,能装下人们心中更多的梦。比如,作为一个成都人,肯定向往有“成都秋名山”之称的蒲虹路。每年夏天这里都是避暑胜地,坐在河滩上搓麻将,是成都人周末最舒坦的休闲方式。但我们去哪里不是“切磋牌技”,也不单单为了体验攻弯的乐趣,而是让这部福特领睿,带我们去到离河滩最近的地方。
蒲虹路都是依山而建,要想下到河滩附近并不容易。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直接把车开到度假区的停车场,但那样显然失去了“off road”的乐趣。只不过,连年开发已经让这里充满了商业气息,那种“野生”的非铺装路已经少之又少。我们好不容易在一处正在开发的度假区内找到了能让领睿尽情撒欢的地方。
领睿,其实只是一部15万级的SUV,没有配备四驱系统。它最适合撒欢的地方就是有一定坡度的非铺装路,一来这种轻度越野用两驱就行,二来它能到轿车去不到的地方,充分展现出SUV的优势。我们看到“工地”门口停了几辆轿车,显然,前面那条距离较长的非铺装路,难倒了它们,而领睿可以轻松通过。
下面才是真正考验领睿通过性的地方。这段坡道角度比较大,而且还有被载重货车碾压的痕迹,能看到很深的凹坑,轿车是别想下去的,铁定会磕碰。即便是很多城市SUV,也需要“硬实力”和驾驶者的“软实力”配合。
这段坡度对于领睿来说并不难,只需要把轮子骑着凹陷的边缘通过即可,整个过程十分顺畅。而返回上坡的时候,前轮遇到碎石或许会出现些许打滑,但领睿通过ESP系统的辅助调节,也能轻松通过,并不会出现打滑陷坑的尴尬。
将车停在毗邻河滩的地方,当地工人过来跟我们搭讪,询问领睿的情况。原来他平时开的是一台老CR-V,每次通过刚才那个坡道,都会磕到底盘,唯有控制速度,让磕碰力道轻一点以免伤车。所以刚才看我们开着领睿上下坡道都轻松写意,有点吃惊。我们心里自然清楚,领睿能轻松的非铺装路面和坡道,对有些城市SUV来说就是一种考验。
总结起来,领睿“off road技能”有三点:其一,领睿官方公布的爬坡极限为40%,换算下来相当于21.8°的角度。这对于一台前驱SUV来说已经相当恐怖了,要知道地下停车场设计坡度只在15%左右,而专业的越野车爬坡极限也就在60%。
我们找到的这段非铺装坡道,还达不到40%的坡度,但轿车因为底盘高度以及接近角、离去角的限制,肯定只有望而却步。再加上领睿还配有HHC坡道辅助系统、HDC坡道缓降系统,长上坡时能有效防止溜车,下坡时能自动限制速度和变速箱挡位,让领睿的爬坡更轻松。
其二,此前试驾领睿时,我们就对这台1.5T EcoBoost发动机印象深刻,尤其是起步、中低转加速阶段,动力爆发相当迅猛,并不逊色于某些2.0T发动机。这台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260N·m。
关键是它1200rpm即可爆发250N·m的扭矩,在需要低转高扭的越野工况下,领睿的动力更具优势,能给驾驶者“随踩随有”的动力底气。
其三,领睿作为一台城市型SUV,它的最小离地间隙达到了185mm,而像CR-V、荣放的最小离地间隙都在180mm或者180mm以下。所以前面老CR-V的车主上下同样的坡道会磕到底盘,在底盘高度方面,领睿兼顾了越野路况高通过性和城市道路驾驶所需的低重心。
另外,领睿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为19°和25°,同样也算城市SUV中比较大的,这些“越野硬件”数据越大,车辆在通过障碍物时就越不容易发生碰擦,面对碎石路、坑洼路、盘山路发卡弯,就越能“放心去野”。
鹏友说:
实际上,作为一部15万级的SUV,领睿的产品力相当均衡。此前试驾我们就对它的空间实用性、驾乘质感以及中低转速动力响应印象深刻。而此番在非铺装路以及坡道上小小撒欢,更体现出领睿SUV“野性”的一面。这种平衡恰到好处,它并没有提高成本搭载略显鸡肋的适时四驱系统,而是通过更高的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设定,以及灵敏充沛的发动机扭力,再加上电子系统的辅助,来达到足够应付简单off road的目的。领睿对于SUV用户的需求把控到位,纵观15万级SUV,其实很难找到产品力能全面胜过它的对手。别忘了,它还是一部中型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