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唯 唯、陈梓萱
设 计 | 小宇宙
监 制 | 陈梓萱
因疫情被隔离了两周的陈先生(化名)在一汽集团工作,最近他已经第三次接到朋友们的电话。
电话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向他求证,坊间流传一汽集团将收购出行公司滴滴的讯息是否属实。
“不了解,未曾听说。”这是他再真实不过的实话。
一切都很平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却并非那么安分,滴滴公司总是想要借助各种外界能量,完成人设优化。
这正如娱乐圈整日充斥着各类绯闻炒热度一般,五花八门的“资本传闻”也是“日新月异”,且越发扑朔迷离。事件本身的走向与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相反却是推演和发酵的过程,很值得玩味。
5月27日,一则突如其来的外媒短篇新闻报道,因信息量颇大引发各界关注。报道中称中国一汽集团正在考虑收购滴滴,双方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接触,一汽集团有兴趣成为该公司的主要股东,并为其解决数据安全相关问题,推动其港股上市。
对此,中国一汽官方率先作出了回应,表示该消息不属实,后又改口为“没有可发布的消息”。而面对外界,滴滴则选择保持沉默。
滴滴的境况并不好。
如果说前途渺茫有些过,那么前途迷茫还是比较客观的。看不清楚前路的滴滴,正在忧患自身的未来。
而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又深谙资本市场运作的滴滴,也会谋划出路。
并购的双方之间永远存在博弈,通过非官方渠道,投石问路,也许就是滴滴的一种战术。出乎意料的是,一汽集团的高冷,直接让这件事降下了温度。
提及网约车,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滴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都在网约车领域保持着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在鼎盛时期,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滴滴。但回顾过去的一年,不难发现,滴滴经历了一家企业能经历的所有大起大落。
事实上,滴滴的败退,并非偶然,一切早有苗头,我们不妨先捋一捋事情的来龙去脉。
2021年6月30日,滴滴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赴美上市,但本该大肆庆祝的事情,滴滴却选择省去了最重要的敲钟环节,甚至在内部也没有搞庆祝活动。
然而就在这番让人迷惑的行为过去仅两天,滴滴就被曝出“滴滴赴美上市将国内道路信息打包送出”的消息,虽然滴滴副总裁为此辟谣,结果却越抹越黑。
随后,7月4日,国家网信办就发布核查通报,通知手机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并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认真整改。
7月9日,滴滴旗下25款App全面下架。致使刚刚上岸的滴滴股价大跌,市值由之前的800多亿美元下降到了180亿美元的程度,市值蒸发将近500亿。
“APP下架事件”对滴滴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从而也迫使滴滴在上市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启动在纽交所退市工作,并同步启动赴港上市准备。
此后,滴滴更因为平台内部运营的策略问题,安全问题及后续的负面影响等致使顽疾缠身,各种各样的弊病逐渐浮现,高管频频暴雷。
滴滴为自己曾经的傲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尽管后续经过多次整顿,网约车、顺风车已经焕然一新,但口碑的下降、业务量的下滑却很难扭转,整体发展也不复最初的辉煌光景。
加之,在滴滴“消失”的半年间,行业内却并不平静。网约车市场迎来了窗口期,各个汽车集团纷纷成立出行公司抢占市场份额,投资机构也在沉寂数年后重新涉足该领域,致使网约车万亿市场进入洗牌期,持续对滴滴造成市场份额的挤压。
有数据显示,滴滴仅下架两个月APP的活跃度明显下降,订单更是环比下滑21.1%,业务已迎来全面收缩。
抛开市场节节败退,从数据上来看,时至今日滴滴的股价为1.52美元,较发行价14美元跌幅近90%。而去年的财报显示,滴滴全年营收为1738.27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同比扩大至493.34亿元。
因为各种叠加原因接踵而至,滴滴已经伤筋动骨。原本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家出行公司,就这样被时代的不确定性,被自身的各种顽症逐渐压垮。
对滴滴而言,由于投资机构大都是趋利避害,锦上添花的习性,雪中送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已经成为烫手山芋的滴滴,投资机构此时大都会退避三舍。
但滴滴若真能如愿背靠“共和国长子”身份的一汽集团,也许就能走出现在最大的困局。不但对赴港上市也大为有利,且也能够逐渐规范管理,解决数据漏洞,解除信任危机。
历经十多年的拼杀后,网约车行业这块“大蛋糕”终于来到了下半场,只是局面对于前行业巨头而言过于残酷。
其实网约车业务并非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如果出于补充互联网企业基因,整合用户资源,发展出行业务的战略初衷,一汽集团亦大可不必继续高冷,若通过上级许可,收购深陷泥潭的滴滴,助力出行业务版块发展,未尝不是一个可以评估的战略选择。
其实早在2019年,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就联合创立了共享出行平台T3出行,各头部互联网企业更是在此投资者之列。而且,眼下背景强大的T3出行仍在努力进行扩张。
据悉,成立至今,作为拥有政府、国企、互联网巨头三方助力的“国家队”选手,T3出行已在全国80个城市上线,累计注册用户更是超过9500万的惊人数量,日订单突破300万单,其2022年3月订单量相较2021年7月更是实现了116.9%的高速增长。用实力证明它想要在网约车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并且它做到了。
不难看出,一汽牵头做T3出行,其实初衷无非是想挑战滴滴的市场地位。如果此时一汽选择收购滴滴,也要做好从战略层面调整,战术层面区隔市场细分及定位等各种准备工作。
一汽集团拥有“旗妙出行”等自家出行公司,主打多类用车场景自主研发的中高端政商差异化出行服务,通过与滴滴达成合作,到目前看来,并不是一汽集团达成销量、在出行市场布局的必要选项。
凉热可见。如果能达成这次堪称意外的“联姻”,那么也就意味着完成收购后,滴滴将被打上“国字头”的烙印,一汽集团的央企身份一定会给滴滴带来利好,而滴滴也将转变自身的尴尬角色,将主动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也许这只是滴滴的一厢情愿,也许坊间传言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但就算双方有意,也需要设计出相当精密的连环互锁机制作为基础,设置先进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否则操作起来阻碍和难度可想而知。
从一汽、东风等央企,到广汽、上汽、吉利等汽车企业的出行公司日渐强大,网约车市场的风起云涌,使得资本市场闻风而动,新的战火已经燃起。
行文至此,不难发现,虽然滴滴在之前的发展中吃足了时代的红利,但企业管理团队集体出现决策重大失误的代价是惨烈的。
在当下的环境中,其发展前景显然是非常严峻的,未来想要挽回颓势并非易事。此时接盘这块烫手的山芋,无疑是要肩负逆水行舟的重任,或许也只有一汽集团这样的企业才有被滴滴暧昧的资格和实力。
突破互联网基因公司在出行市场的来势汹汹,从汽车生产制造商转型到智能出行公司,到创立自己的出行公司,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早已开始深耕网约车市场。
他们似乎大都有条不紊,他们还有很多事正在做,也正要去做。在我们看来,这并非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战略选择,是未来所在。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