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既生马,何生牛?
电气化时代,多一个汽缸便多一份奢侈,V12,在如今看来与时代格格不入,但总有人坚持,总有人愿意为这份得来不易的情怀买单。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自1964年首次亮相以来,兰博基尼V12引擎以其卓越的扭矩、弹性、可靠性和耐用性成为了行业标杆。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它也的业界为数不多坚持研发V12的匠人,透过“蛮牛”透明引擎舱,一颗科技与机械完美结合的艺术品静静躺每一辆“大牛”之中。它的起源,便是来自于一场与另一超跑品牌的博弈,以及那辆同样被奉为经典的法拉利250 GT。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1953年,搭载V12引擎的法拉利250 GT正式服役,当费鲁吉欧·兰博基尼(Ferrucio Lamborghini)看到这款车离合器的致命缺陷,并告知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后,却换来了无情的嘲讽:“用不着制造拖拉机的人教我怎么做跑车。”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恩佐不知道的是,一个新兴的超跑品牌正在萌芽,它的对手剑指法拉利。兰博基尼的第一款作品,从名称便能一眼看出针对法拉利——Lamborghini 350 GTV。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引擎研发工程师Giotto Bizzarrini与兰博基尼签署的协议简单明了,也为打造超凡发动机奠定了基础:3.5升V型12缸引擎,且马力十足——至少350马力。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Giotto Bizzarrini重新设计的铝制V型十二缸引擎,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能压榨出347马力的超高动力。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小排量多汽缸的构成方式赋予了350 GTV与生俱来的优势,在拉线式油门及化油器风靡的年代可极大程度降低了发动机在运转时的抖动频率,使其可靠性与动力流失量处在平衡状态。
唯一缺陷,是它近乎于赛车理念的引擎不适合公路使用和大规模生产。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而后,兰博另一御用工程师Paolo Stanzani对前者进行了优化,用传统的湿式油底壳代替了赛车版的干式底壳;将压缩比从11.0:1调低至9.4:1;调整曲轴和一些其他零部件的通用指数,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稳定性。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调整后的350 GT不仅保持了发动机的卓越性能,并使其在中低转速下也能带来驾驶乐趣。最终,量产车型350 GT的最高时速提升至250km/h以上。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当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量产版Lamborghini 350GT登场一经亮相便惊艳了所有人,大家都知道,这款搭载一副V12引擎的蛮牛唯一的对手是法拉利。它配备四轮独立悬架以及盘式刹车系统,为增强泊车系统的稳定性,在五速变速器的倒档齿轮上增加了同步器。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与此同时,350 GT在荧幕中迎来高光时刻。1967年,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发行、Francesco Maselli导演的电影《雌雄拆白党》(Kill Me Quick, I'm Cold)上映,该车型在影片中是男女主人公(著名的Monica Vitti和Jean Sorel)的座驾。
![蛮牛起源,兰博基尼350 GT丨Classic]()
而后不久,350GT的V12引擎再进化,提升功率与排量的同时,被安排在升级版车型400GT。兰博基尼后来又推出了震惊世界的Miura系列 ,将中置引擎与双座超跑玩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