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罗大佑的线上演唱会取得了如期效果。各类数据如最高观看人数、累计点击数量等等相关统计网络上到处都有,更直观的是,这场演唱会刷屏了,在朋友圈,也在微博。实话实说,罗大佑这场演唱会的刷屏量比不上同时段的孙燕姿,但为前者刷屏的有相当部分人是几乎不怎么发朋友圈的。
老男人或多或少要端端架子,能把他们炸出来的,想来想去都得是崔健、罗大佑这种级别。周杰伦、孙燕姿能让老男人想起青涩的恋爱,但崔健、罗大佑能让老男人想起曾经那个想要“干翻全世界”的自己。
崔健的嗓子不比当年,没法嘶吼着唱出每句歌词,罗大佑也早就不是那个东方的鲍勃·迪伦。如今这更像相互鼓劲,崔健、罗大佑让听众想起过去多燃,观众让崔健、罗大佑想起过去多倔。
极狐没有过去,80年代、90年代的岁月里,它还不存在呢。但极狐需要那股劲,用那股劲把局面打开。没有过去没关系,没有过去是因为一切才刚开始,未来在前面等着呢。
因为崔健、罗大佑这两场演唱会,极狐这段时间的曝光量高得离谱。这种曝光量在当下时间段里显得更有说服力,“当下时间段”所指的并非疫情,而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进程。即便是最强硬的反对派,如今也不会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地位了,后者已经从反抗者变成名正言顺的参与者。
身份变化之后,新能源汽车原本作为反抗者的自带流量也随之逐渐消失,比如说,现在蔚小理在社交网络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甭管什么新能源品牌、新造车品牌,如今都要去踏踏实实搞营销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现在,它们都是汽车品牌。
这样的时间节点对于极狐反而是好事,它从一开始就不是特斯拉和蔚小理那样自带流量的明星品牌。如今后者或许会困惑“为什么大家不关注我了”——当年马斯克在愚人节举个牌子宣布破产就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如今要花上几百亿美元收购推特才能达成。但极狐不会有这种困惑,它本来就是要靠真金白银的营销投入寻求曝光和认知,如今这种投入反而会有更公平的效果,明星品牌的流量黑洞效应正在消失,极狐在营销层面的投入和回报变得更匹配。
极狐赞助这两场演唱会,其实就是品牌营销的基本功。回想一下过去十年里汽车品牌的经典营销案例,绝大多数能想到的只有英菲尼迪赞助《爸爸去哪儿》、北京车展权志龙现身北京现代展台等寥寥几个事件。事实证明,汽车品牌做赞助商让明星好好做做秀,这就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不得不说极狐的运气也不错,疫情是个不能无视的因素,大伙都憋坏了,崔健和罗大佑的演唱会因此引发了之前无法达到的效应。(别不信,老哥俩这些年演唱会没少办,尤其罗大佑,每年都得演几场)对于极狐,事半功倍。
问题在于,赞助这两场演唱会,甚至老男人的刷屏,这些是不是自嗨?崔健、罗大佑的歌迷普遍为70后、80后,看在罗大佑有一首《恋曲1990》的份上,加上90后,对新一代消费者的影响是否足够大?社交网络上的确刷屏了,但我本身是80后,绝大多数朋友也都是同年龄段。这场营销对于当下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是否如观感般真实?
几天前,AC米兰赢得意甲冠军,他们上一次夺冠还是11年前,他们在中国广为人知则要追溯到80/90年代。在所有体育资讯的下面,我们能看到那么多三十多岁的球迷、四十多岁的球迷、五十多岁的球迷留言讲述自己对这支球队的感情,感叹11年低潮期没有放弃热爱如今终于迎来开怀的时刻。那些留言动辄都有数百数千个点赞,那些点赞的人可能是90后球迷、00后球迷。在真挚的情感面前,年龄并不设置阻碍。
老男人或许不讨人喜欢,甚至伴随油腻、爹味等等标签,但那是为什么?实话实说,崔健、罗大佑这些年来也或多或少有些油腻气,但是当他们站在舞台上唱起《从头再来》和《爱人同志》的时候,他们就变回了清爽的少年。当老男人脱掉西装、松开领带、放下那套社会说教和丛林法则的时候,“至死是少年”也不再是个笑话或揶揄。
经典自有其存在的意义,赞助吴亦凡、郑爽的品牌获得了当时的流量,后来却也在后悔。崔健与罗大佑或许欠缺及时性的年轻人群影响力,作品的价值却实实在在得多。这也是极狐想要证明的,极狐当然不会只想成为一时的顶流,每个汽车品牌都想做几十年、上百年后仍被认可的经典。
再次回想过去几年里的经典营销,营销主英菲尼迪、北京现代如今都面临困境。当时的营销只能解决营销的问题,也只能解决当时的问题。赞助崔健、罗大佑这两场演唱会,极狐这场营销值得肯定,但营销之外的经营,今后营销行为的跟进,需要做的还很多,不能指望两场演唱会、二三十首歌来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