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有关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最近,为了维护广大新能源用户的合法权益,江苏省消保委率先出手,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公平格式条款调查报告》,调查中收集了1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长安、长城、广汽埃安、极狐、吉利、理想、奇瑞、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威马、小鹏),梳理出10个方面共15项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这其中,威马的问题率最高达60%。
![14家新能源车企被点名,背后的套路令人发指]()
那么,新能源车企的合同中,隐含着哪些不平等条款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梳理一番。
- 协议交易对象不明,损害消费者知情权。
- 车企单方修改权无限制,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 车企免责条款过宽,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 收集个人信息不规范,消费者被要求必须概括同意。
- 个人信息使用不当,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缺位。
- 约定响应时间过长,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 、链接第三方增值服务,却不提供任何保障。
- 用户发布作品即为广泛授权,损害用户的知识产权。
- 约定管辖只考虑车企,加重消费者维权成本。
- 无合法依据,加重消费者及相关人的负担。
![14家新能源车企被点名,背后的套路令人发指]()
![14家新能源车企被点名,背后的套路令人发指]()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新能源车制定合同中普遍仅考虑自身便利,使相对弱势的消费者处在设置“套路”的协议里,权益大打折扣,希望各大车企以消费者为本,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整改上述问题,坚持不改的车企,江苏消保委将提起公益诉讼。
![14家新能源车企被点名,背后的套路令人发指]()
![14家新能源车企被点名,背后的套路令人发指]()
对此,小编以为,必须给江苏省消保委手动点一个大赞,的确以实际行动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其他省市的消保委能够参与进来。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火爆没几年,新能源车企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天,即便如此,还是炮制出太多的不利于用户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虽然有利于车企维护自身利益,但一旦被曝光或者出现问题,伤害的还是车企的品牌形象。因此,小编只想奉劝各个新能源车企,只有你对用户真心诚意,用户才能对你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