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电动调节转向柱,却将保时捷推向一个又一个风口浪尖。
因芯片短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部分保时捷车辆将“电动调节转向柱”减配成“手动调节转向柱”先行交付用户,并承诺后期免费补装。然而,用户在等待半年后,等来的却是被告知“只能配备手动调节转向柱”,且只有“2300元代金券”。
此举随即引起了众多车主不满,并陆续在多个平台展开维权行动,江西保时捷车主温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温先生告诉一品汽车,很多人以为只是“缺芯”才无法更换回电动调节转向柱,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4月27日,保时捷Taycan Cross Turismo车型在国内以直播的方式上市。然而,新车上市现场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大批保时捷车主通过刷礼物的方式展开了一场在线维权。
两天之后的4月30日,保时捷紧急发布了一封《保时捷中国致车主的一封信》(下称“致歉信”),试图安抚舆论争取外界理解,没想到招来更多嘲讽和非议。
保时捷接连遭遇维权浪潮,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埋下了隐患。
去年7月份,江西温先生在赣州保时捷中心购入一辆卡宴。10月份,他被告知因全球芯片短缺,电动调节转向柱改为手动调节转向柱,还让他签署了一份协议。大意是说:“因为芯片短缺,不得不对您车辆交付内容进行临时调整……其它与电动转向柱相关的配置不受此次临时调整的影响……后期一旦采购完成,会立即通知您并免费更换。”
温先生向一品汽车表示:“销售告诉我非常简单,只需要补个芯片模块就行。当时我表示可以理解,但后面的事让我很生气,原来手动调节的转向柱没有带电机总成,这意味着有芯片都装不了。”
而且,更让温先生气愤的是,就算有货保时捷的店里也安装不了。因为不止外面安装该配置影响质保,保时捷4S店安装也影响整车质保。“店里的人说要动发动机连接处,我早知道是这样,根本不会提车,这等于大修,怕异响,怕影响车子保值率。”
一品汽车根据温先生提供的购车协议上的电话致电赣州保时捷中心,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随后,一品汽车咨询了北京某保时捷中心,得到的答复与温先生的描述基本一致:目前部分车型上配备的仍然是手动调节转向柱,而且店里后期确实也无法更换电动调节的,如果更换会影响整车质保。
“在明知后续无法提供安装的情况下,还让车主签后续补装协议,我觉得这一开始是欺诈行为。”温先生对保时捷的做法感到十分失望。与此同时,其它维权车主也表示“查了一下出厂配置单,上面写的是机械转向柱,而我合同上是电动转向柱。这个明显是保时捷欺骗车主,他们早就知道是手动的。”
难道真如这些车主所言,一开始就是有预谋的骗局?一品汽车根据保时捷官网上的联系方式多次寻求采访,但截至发稿时都没有得到回复。
“我这边已经在收集资料了,准备展开进一步维权。”温先生并不想吃这个哑巴亏。
曾经多次帮汽车消费者实现“退一赔三”维权的北京新邦律师事务所张国强律师,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如果严重,将会构成欺诈行为。如果用户起诉,后果也会很严重。”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芦云则给出了更详细的分析:保时捷必须拿出缺芯的证据来证明当时交付手动调节转向柱是合情的,防止借着缺芯的由头,以电动调节转向柱吸引大家购车。否则,在明知采购芯片不会成功或者压根就没有做出努力的情况下,仍然这么宣传和承诺,就构成了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话甚至构成欺诈。这些都是要面临“退一赔三”风险的。
同时,在芦云看来,在合同签署和履行环节也存在瑕疵。
如温先生所说,当初保时捷方面是答应了后期免费更换电动调节转向柱。“这意味着双方达成了意思自治,是具备法律效力的,这也是消费者当初为何选择先提车的原因,因为保时捷给了用户一个承诺。如果没有这个承诺,用户很可能就不会提车了。”芦云认为,“现在保时捷单方面不按照合同来执行,肯定构成违约。”
在芦云看来,“协议又没有规定双方的违约责任,这从《民法典》的角度看,是存在重要条款缺失的。尽管这是保时捷的格式合同,但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某种程度上规避了用户追究保时捷的违约责任。”
4月30日“致歉信”发出后,保时捷再无公开回应此事。信中提到的“积极沟通”在温先生看来也是一句空话,因为至今都没人与他取得联系。
其实,自始至终温先生都处于被动状态。
“当初取消补装电动调节转向柱没有和我们协商,也没有沟通。我是从网上得知的,还有部分车主不知道这个情况,去了4S店质问他们,他们才说是永久取消。补偿券也是保时捷单方面决定的。”保时捷方面的这种态度和做法让他感觉十分不悦。
芦云律师也向一品汽车提到,她曾经帮某位奥运冠军处理过一起保时捷的纠纷,当时就感受过保时捷的冷漠。
然而,保时捷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却是赚得盆满钵满。去年,保时捷在华销量95671辆,同比增长8%,占全球总销量的31.69%。中国也连续7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根据保时捷官方信息,去年全球销售利润53亿欧元,如果按照中国市场的占比估算,保时捷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利润就高达百亿元人民币。
保时捷一方面在收割中国市场,一方面却屡屡做出侵害中国消费者的举动。5月5日的《牛批汽车》中就曾经提到保时捷质量、售后以及涉嫌偷税漏税的问题。近日,微博上“李正律师”又爆料,重庆某保时捷车主花62万购买的保时捷车载BOSE音响竟然是假货,法院判决保时捷方面“退一赔三”,最终赔偿用户248万元。
打开车质网、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保时捷的质量维权更是屡见不鲜,涉及的车型,暴露的问题更是多种多样。
“如今,保时捷方面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要利益还是要口碑?”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原秘书长朱孔源认为,“经销商夹在中间也很为难,这种事情本来就不由经销商掌控,也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最后,很可能会成为经销商来承担后果。”
事实上,这种事情已经在上演了。
温先生就告诉一品汽车:“赣州保时捷中心给他的补偿是3500元代金券,与网上的2300元并不一致。现在是按闹分配,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找了媒体施压的经销商就给3万现金,没有找的就几千块代金券,有的给1万多代金券也就打发了。”
据温先生了解,保时捷的电动调节转向柱的芯片模块成本大概1000多元,电机总成成本10000多元,二者成本约1.6万元,而市场价是3万多元。现在只补贴3000多的代金券,显然是不合适的。
各地用户遭遇的差别对待,反而激发了用户的不满情绪。
媒体报道称,有保时捷销售人员在与12315工作人员沟通时,提出涉及上述问题的新车超过2万辆。如果按照单车约1.6万的成本计算,此次保时捷涉及的总成本费用约3.2亿元。
一边是3.2亿的成本节省,一边是不断恶化的用户口碑,孰轻孰重保时捷恐怕自己能掂量出来。
芦云律师认为,如果保时捷确实后期无法更换转向柱,也要拿出一套方案来供消费者选择,比如退车、补偿,或者继续让用户等待。然后,再看这个方案是不是合理,还需要与用户双方来沟通。
保时捷车主维权事件最终会走向何处?一品汽车将继续保持关注。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