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常说一些大话、狂话,余承东在IT圈有一个外号叫“余大嘴”。随着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不断深入,汽车圈也多了一个“余大嘴”。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一次访谈中称,“30万台很难,今年能卖10万台、20万台就已经是奇迹了。”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的围观。因为就在不久前,网络上还在热传他“2022年挑战30万辆的目标,1年干翻特斯拉,2年一飞冲天,年销要迅速超过200万辆”的消息。
![余承东再变“余大嘴”,请多些敬畏少些狂妄]()
“30万辆的目标”从提出到破灭不过一个季度的时间,我们该为他这么快“醒悟”感到高兴呢,还是为汽车圈又多了一个“余大嘴”感到不安?毕竟,汽车不是手机。
多年前,余承东将处于亏损的手机业务一步步做到了全球和中国手机行业的TOP品牌。这给了他做汽车的信心,因为在他眼中,手机和汽车都是消费品,要抓住体验、质量和品牌这三个要素。但他忽略的是,在这些方面汽车都比手机要高一个维度,要不行业怎么会流传着军用级、航天级、车规级和消费级的说法。以瑞萨车规级芯片为例,据称要求芯片能够在环境温度-40℃~75℃,湿度95%,15~25KV的静电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还要要求有20年的保质期。试问,你见过哪个手机芯片要求20年质保期?
上面还只是手机和汽车比较相通的芯片领域,除此之外,在制造、供应链、售后等等领域,汽车与消费类产品均存在质的差异。所以拿着做手机的心态和经验来做汽车,明显是对汽车行业缺乏深入了解和敬畏之心。否则,神州租车、宝能汽车、恒大汽车也就不至于走到今天了。
在汽车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当下,确实需要打破圈层壁垒,融合创新。华为也多次强调“帮车企造好车”,但动不动就“一飞冲天”,明显是少了敬畏多了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