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再见!三月,你好!”又到了新的一个月,该立flag的时候了!然而特斯拉的车主恐怕已经哭晕在厕所里,特斯拉旗下车型又双叒叕降价了!其中Model X表现最猛,竟狂甩34.11万,这是什么情况?
3月1日,中国区特斯拉官网显示,旗下车型价格进行了下调,Model 3三个版本车型分别由43.3万元、49.9万元、56万元下调至40.7万元、45.5万元以及51.6万元;Model S三个版本车型分别由74.23万元、84.96万元、109.1万元下调至73.1万元、76.8万元、81.35万元;Model X 两个版本车型由95.25万元、118.93万元下调至77.82万元、84.82万元。
频调售价成“跳水王”!
![]()
看到特斯拉的售价狂降,果然信了“电子产品”不保值!
据相关媒体报道,特斯拉在2018年下半年内频频下调售价,特别是中国市场。2018年11月下旬,特斯拉将在华销售的Model 3起售价下调,2018年12月中旬下调了Model S、Model X的售价,降幅为3.4%-9.5%之间。2018年12月底又再次下调了全系车型的价格,幅度在12%-26%不等。2019年2月22日,特斯拉Model 3中国版第一批车主前脚才交付完成,如今官网又大幅降价。
玩数码产品的朋友,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花重金买回的产品,不仅产品价格频繁下跌,而且跌幅严重,比如一年后价格起码要下跌一半。如今以电力驱动的特斯拉汽车竟也步其后尘,频调售价成了汽车界的“跳水王”。
中国市场竞争压力突显
![]()
每年接近300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令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国内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国内外传统汽车厂商纷纷向新能源转型,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
2018年,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等品牌都纷纷发布了在国内的电气化战略,瞄准了中国这块大蛋糕!2020年必将成为电动汽车的爆发之年,那时候与特斯拉形成竞争的保时捷Tycan、纯电动版Macan、 奥迪 E-TRON、奔驰 EQC、宝马ix3都将迎来上市。同时,诸如蔚来、拜腾、前途等专注于高端电动汽车的国内造车新势力们,经过资本、投产的历练后,也将迎来产品的落地交付。
届时,特斯拉将面临来自多方势力的围剿。在这样的趋势下,或许特斯拉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希望通过降价能够帮助其在市场空白期占据更多份额。
2018年在华业绩下降
![]()
除了面对未来的担忧,特斯拉在华业绩出现了实实在在的下滑!
2018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全年销量76.9万台。然而在Model 3缺位的2018年,Model S/X两款车型未能维持特斯拉的在华销售成绩。特斯拉年报显示,中国作为特斯拉第二大消费市场,销售收入较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度中国地区的收入为1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5.4%,2017年其在华销售额为20.27亿美元。
对此,特斯拉称,中国在售的两款车型Model S和Model X受到中国对美国产汽车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同时,特斯拉在美国生产车辆的成本也受到某些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关税上涨影响。
实际上,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之下,自2018年7月6日起美国进口车的关税增加为40%,特斯拉也在加征关税的车企之列。
在2018年12月1日,中美贸易争端进入休战期,特斯拉在12月曾两次下调旗下车型价格,如今90天“停火期”行将结束,中美贸易将走向何处还是一片未知!
另外,为了减少关税对销售收入的影响,特斯拉对上海工厂寄与厚望。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动工,但是是否能如愿在2019年年底完成初期建设,达到周产3000辆Model 3的预期还不可知。
在进入3月的第一天,特斯拉大幅降价或许是想给观望的消费者心中吃下一颗定心丸。
成立8年持续亏损
![]()
长年处于亏损泥潭的特斯拉在2018年的第三、第四季度,分别实现3.12亿美元和1.39亿美元的盈利,而从2017年8月开始交付的平价车型Model 3也走出产能地狱,全年交付144330辆。
伴随汽车销量增长,特斯拉在2018年也实现214.6亿美元营收,虽然在Q3和Q4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但2018全年仍然面临9.76亿美元的净亏损。不过,相比于2017年19.6亿美元的亏损,已经大幅改善,而营业亏损也从2017年的16.32亿美元降低至2018年的3.88亿美元。
同时,伴随Model 3销量大增,2018年特斯拉也获得了相对较健康的现金流,年报显示,特斯拉经营业务的现金流量为20.98亿美金,这个数据在2017年是-6065万美金。
在解决了Model 3的产能问题后,如果能够在销量上实现大幅增长,或许2019年会成为特斯拉的转折点。
小编语
![]()
2019年的中国车市仍然不容乐观,特斯拉面临的内忧外加剧也在加剧!在面临业绩下滑、竞争对手围剿、连续亏损的现实情况下,降价能成为特斯拉跑赢时间的助推器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