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Jasper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这件事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按理说汽车工业发展这么多年了,甚至电动混动的车型都蓬勃发展,但在油车时代的末端,为什么中国还没有造出一台顶尖的发动机,这到底是谁的原因?
![]()
中国开始发展汽车工业最早要追溯到军阀时代,1928年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沈阳北大营工厂成功的仿造了美国万国牌汽车,而自主研发则要到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解放牌汽车,近70年时间过去,虽然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太久,但按照现在中国的国力水平,自主生产一台顶尖发动机还没实现,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
![]()
汽车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其实很简单,内燃机的活塞冲程运动无非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排气,仅此而已,但对于越简单的原理就需要越精良的制造工艺。举个例子来说,同样的原理,在上个世纪生产的劳斯莱斯7.0L发动机,在功率上仅能达到49马力,而到这个世纪,通用LS7型号发动机,在功率上就能达到505马力,以此可见,同样的排量和运动原理,因为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同,发动机也有天差地别的变化。
![]()
所以中国目前造不出顶级的发动机,主要问题就在设计制造方面。根据吉林大学曹教授的论文表示,我国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整体工业基础这三方面均比不上西方汽车强国。这就如同楼下的路边摊与五星级酒店的比较,无论是食材、厨师技术和厨具上,路边摊就算把勺掂烂,也做不出一样的水平。
![]()
但又有人要问了,我们把这些提高到五星级水平不就能做出了吗?的确可行,但怎么提高呢?根据某财报显示,中国2019年汽车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经费基本都在50亿人民币上下,而同年的丰田达到了100亿美元,大众则到了169亿美元。仅在研发投资上,我们就少了近十几倍。
![]()
研发经费欠缺仅为一部分,更主要的缺陷在于工业基础设施上。数控机床在现代工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材料显示,汽车发动机是生产最主要五轴联动工具磨床的在目前阶段,中国大部分还是要依赖进口,虽然也有独立生产能力,但在精度上还差着数十倍的水平。而根据上海交通大家钟教授的研究发现,发动机的性能与制造精度有着紧密联系,仅仅是把缸内压缩比差异从±0.24降到±0.18,就能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提升0.7%,更不用说我们的生产精度相差数十倍这之间的差异了。
![]()
除了造不出这件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不想再造发动机了。按照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崛起历程,我们的各项工业水平都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最早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造人航天,只要中国还想造出世界顶尖发动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现在真的没必要再从发动机上下功夫了。
![]()
除了中国的车企外,西方汽车生产强国的汽车企业也都纷纷停止了研发制造发动机的进程。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有的发动机水平都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换句话说,除了再叠加生活中很难用到的性能外,已经不需要再有提升了。而为了更好的碳中和效应,新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
![]()
此外,除了供能方式,对于车辆内部的智能化研发也成为了目前主要车企的主要研发方向,比如自动驾驶、车联网系统等等。我国的吉利、比亚迪、上汽一汽等主要车企也都在这些方面加大了研发力度。
![]()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大环境发展下,造出顶级发动机已然不再是曾经那个衡量是不是造车强国的标准了,中国大力发展电车、新能源车不仅是弯道超车,更是跟紧时代发展的决定,我们承认中国汽车起步甚完,造不出顶级发动机也有些遗憾,但至少我们现在的电动化水平在世界前列,我们依然有这无限的民族自豪。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