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的一条微博又一次引起了大家对电动车真实续航里程的关注,只不过这一次的关注点并不是在产品自身,而是在各大主流厂家的宣传手段上。
“60km/h等速续航里程超600公里!”相信关注新能源车市场的人应该能经常看到类似的话术,难道如今国内的新能源车型续航能力已经不弱于燃油车了?这其中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猫腻呢?
所以借此嘿电就跟大家聊聊目前市面上经常能看到的等速续航里程、NEDC工况续航里程以及WLTC工况续航里程中都存在着什么样的猫腻,了解一下现阶段纯电动车续航能力中的“理想很丰满,现实贼骨感”
如今许多新能源车型都喜欢将等速续航里程的数据直接放在宣传海报上。拿即将上市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宣传海报来说,位于海报正中间位置有“630KM”会轻轻松松的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应该没有人注意到位于海报右下角的两行注解吧。
等速续航里程的概念可以直接理解为:在温度适合且无风的天气下,以60km/h匀速行驶在足够平缓且足够长的直线道路上测得结果,属于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理论最佳值。严格意义上讲,数据本身的确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日常用车过程中不可能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所以这份数据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实际参考意义。
从客观角度来说,630km续航里程并不能算做数据造假,但却有意将“60km/h等速”的前提选择性忽略。虽不至于形成广告诈骗,但已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合理认知。根据嘿电以往测试经验来看,纯电车型的实际续航里程仅能达到了等速续航里程的60%左右。
是不是由工信部提供的NED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就更接近真实情况吗?其实也真不见得。
在讨论NEDC工况是否更接近真实使用场景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NEDC工况。NEDC全称为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是以欧洲道路环境为基础,由4个市区路况测试和1个市郊路况测试组成。其中模拟市区路况行驶时,车速不超过50km/h,平均时速18.35km/h,一个市区循环大约195秒;市郊工况则模拟交通畅通的状态,车速最高120km/h,平均时速62km/h,行驶时间400秒。车辆以这样一套循环系统从满电跑到电量耗尽,最终测试结果即为NEDC续航。
不过,NEDC工况测试的整个过程加减速均较为平缓,更趋向于保持匀速行驶,基本上等同于专职司机在畅通路况下的行驶模式,所以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且由于实际道路不可控因素太多,实际运用成本高等原因,国内工信部的续航测试全程均在的底盘测功机上进行,并默认非必要电气设备完全关闭忽略环境温度对车辆的影响,仅通过模拟不同路况的不同行驶阻力进行测试。
我们都知道,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因素有很多,环境温度、车内载重、驾驶习惯以及车内电器使用程度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实际续航里程,而国内采用的NEDC工况测试则选择忽略掉所有外在客观因素。由此可见,工信部所采用的NEDC工况测试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巡航能力的最佳值,并不能直接反应现实情况下的用车环境。
更何况NEDC诞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早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而且早在两年前,欧洲便启用全新的WLTC工况,所以国内一直沿用的NEDC必须被革新。
2019年1月,工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新的国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征求意见稿。
其中明确指出从2021年开始中国也将采用WLTC工况对车辆进行测试。相较于NEDC简单直接的测试办法,WLTC的测试过程明显更为复杂,客观因素的考量也更为全面。其中包含了能够代表全球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山路等路况条件下的测试。同时WLTC测试循环分为低速、中速、高速与超高速四个部分,所以WLTC工况下的测试结果理论上也就更能贴近我们生活中的真实路况。
那这是否意味着采用WLTC就能够接近我们用车过程中的实际水平呢?很遗憾,答案依旧是否定的。只能说WLTC相较于NEDC更加接近真实续航能力,更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而已。
不管是等速最大巡航里程,还是各种工况下的综合续航里程,能起到的都仅仅是参考作用。自己的爱车还是需要自己去一点点的摸透和掌握她的脾气,这样她才不至于耍性子把你扔在半路上。
另外,嘿电也想各大厂商说一句:与其肆意误导消费者,还不如拿出时间尽最大可能的提升自身产品力,现在营销埋下的坑,企业早晚会加倍地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