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特Mustang名称的由来,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为了纪念著名的二战战斗机P-51Mustang,另一种则是源自美国西部奔腾的烈马。但对于真正的福特Mustang迷或者将其视为Dream Car的人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解锁了许多人年少时对跑车的理解,以及对速度的诠释。
那么你能想象到这样一款诞生于1964年且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Mustang,触电之后的样子吗?
“电动野马丢失了灵魂”是Mach-E发布时众多质疑中最拊背扼喉的。字面上理解就是内燃机死忠粉们对于动力形式的不满,至于是否“丢失了灵魂”,笔者有着不一样的思考。
Mustang Mach-E并没有与时下的其他电动车一样采用过于天马行空的设计,而是用了许多Mustang的经典设计元素来勾勒“野马”之轮廓。前脸保留了Mustang六边形中网这一设计元素,只不过变成了封闭式造型。
棱角分明的头灯组、前包围两侧不规则造型的通风口则是该车前脸最具动感的两处设计,这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男孩们心中对“野马”的那份不羁。此外,封闭式中网内的野马LOGO还能够点亮,为这款车的灵魂彻底通上了“电”。
车身侧面,用一条弧线营造出车头向下探的效果,从而达成俯冲的视觉感受。而溜背造型的车尾,以及低矮的车身,让这台Mustang Mach-E看起来更像是一台加高的四门轿跑车而非SUV。
此外,在车门的开启方式上Mustang Mach-E也做了创新,取消掉了常见的门把手设计,采用轻触上方按钮,车门自动弹开的方式,实用性不差,仪式感也有。
尾部方面,Mustang Mach-E将Mustang跑车上经典的“三道杠”尾灯传承下来,更加立体的设计是对经典的升华,尾灯下半部分为流水式转向灯,示宽灯点亮时展现出Mustang招牌式的设计语言。
单就Mustang Mach-E的整体造型而言,对于“失去灵魂”这样的质疑,我并不赞同,因为在第一眼见到它时让我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也有Pony Car的激情。
相比锋芒毕露的外观,Mustang Mach-E的内饰显得收敛许多,整体布局与福特的部分燃油车型有许多相似之处,简洁而不乏层次感。
最为吸睛的还属中间的15.5英寸竖向中控大屏,其基本涵盖了这台车所有的功能,所以也取消了空调控制区域的物理按键。全新的SYNC+系统也支持更多的功能,并且还支持用Mustang Mach-E的APP来控制车机系统。
10.2英寸的液晶仪表盘采用扁平的设计,显示效果很细腻,可用于查看车辆信息,而且没有遮挡前方视线,让驾驶员有着更好的前方视野。
大排量,大马力,直线加速,简单粗暴,是人们关于福特Mustang的一般印象,充满了美国汽车文化的自由与激情。那么“触电”之后的它,评价它的维度是否还是简单的马力与速度呢?
我们拿到的试驾车是Mustang Mach-E 无疆后驱豪华版,后置单电机布局,最大功率224kW、最大扭矩430N·m,百公里加速时间6.5S。单从账面数据来看,后驱单电机车型并不突出,它也给不了你“大脑空白”的加速感,但福特对于Mustang Mach-E 的驾控体验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Mustang Mach-E将驾驶模式定义为“细语”、“入胜”和“不羁”三种。细语模式主要以安静和顺畅的动力输出为主、优胜则在动力响应上变得更积极。不羁模式下,动力响应会来得更加及时,模拟发动机声浪也会随之打开,这也是个人主观驾驶体验最好的模式。
Mustang Mach-E没有单独的动能回收级别选项,但有“单踏板”选项,三种驾驶模式都可以选择。在不羁模式下,松开油门踏板,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动能回收的介入,但拖拽感并不强,友好度很高,其它两种驾驶模式下动能回收力度也不大,很好适应。
如果以一台SUV车型的标准来评价Mustang Mach-E的悬架设定,它属于带有很强韧性的运动调校,且底盘的高级感跟厚重感都十分到位。即便行驶在路面状况并不是很好的道路上,Mustang Mach-E仍可以过滤掉绝大多数路面裂缝、碎石子带来的细碎颠簸,对于减速带和路面接缝带来的大坑洼,传递到车内的抛跳感也并不明显。
写在最后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最初的质疑,或许内燃机在不就的将来真的会退出历史舞台,或许未来的主旋律是高度的电动化。但我们对于内燃机的迷恋于不舍,更多的是对汽车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Mach-E的初衷是对Mustang精神传承,以及对于运动与性能的执着,而这也为我们这些热爱汽车的人,保留了最后一丝与汽车相关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