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606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当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用结束长达28年正增长的方式收尾时,厂家和行业都感到了压力和焦虑,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2019年将何去何从?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一些取得开门红的车企纷纷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己的成绩,喜欢讨彩头的中国企业用这样一种方式传递着“我们今年将继续领跑”的信息。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普遍现象。市场依然是负增长的,尽管降幅相较于2018年有大幅度收窄,但在春节对消费的刺激作用结束之后,处于宏观经济调整关键期的2019年仍然面临着众多不确定因素。
基本持平成为了对新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流观点,且前两个季度仍将是最为艰苦的日子......
“大市”所趋
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216.1万辆,同比下降4.0%。其中,轿车零售107.21万辆,同比增长2.2%;SUV零售93.79万辆,同比减少9.1%;MPV零售151.06万辆,同比减少11.1%。
相对于2018年4季度15.0%的同比下滑,2019年1月的零售销量得以大幅改善。对此,乘联会给出三点解释:
改善原因首先是错峰因素的购车节奏改变,今年1月的消费回归常态消费峰值,且2018年1月的销售基数不高,因此零售较好。其次是新能源车的暴增效应,19年1月的新能源车零售9.7万辆,同比增长198.4%,对总体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带来3个点的增速拉动贡献。第三点是豪华车的贡献,1月豪华车零售20.0万辆,同比增速9.4%。
具体到细分市场方面,轿车和SUV市场轿车市场销量实现同比增长2.2%,SUV市场的跌幅已收窄至9.1%。这也是在去年6月份以来,轿车市场时隔8个月以来增幅首次转正,而SUV市场的跌幅也明显好于此前4个月的两位数跌幅。
同时乘联会预测,2019年的车市的基本情况是前低后高,春节因素导致2月车市同比增长的压力较大,但车市会在3月出现好转。而2019年国家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方向和国六也逐步实施,会使得车市环境得到改善。
但所有的因素并没有全部指向乐观。过去的17年里,我国汽车保有量从1609万辆增长到2.5亿辆,平均增长率达到14.3%。2018年初,业内对整体增幅依然持有乐观态度,上半年的整体表现对该论断提供了支撑,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市场表现直线下滑。
车市见顶的论调在时隔半年之后被重新拾起。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以往抢增长的发展方式即将进入残酷的抢份额发展路径上。无论是年销量5千万辆还是4千万辆的论调,放在当下都无法立足了。
选择与被选择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部分企业迫不及待地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成绩,长城、吉利、奥迪、奔驰、宝马等品牌争先恐后地表示取得了“开门红”、“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北京现代、比亚迪、广汽丰田等紧随其后,宣布车市对他们的友善和利好。
奔驰在中国市场1月的交付量增长了4.8%,至71697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40%;宝马1月份的国内销量为63135台,同比增长 15.5%;奥迪1月份的国内销量为64000台,同比增长5.1%。
与此同时,2017年在中国市场年销量突破14万辆的捷豹路虎却遭受重挫。2018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这家英国豪华品牌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出现了34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销量不甚理想。
豪华车市场被誉为国内车市的伊甸园,该市场增幅始终高于车市的整体增幅。然而,自去年开始,部分第二阵营的豪华品牌开始被冷落。
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最早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业绩:新车销量共计158,393辆,同比增长2%,不仅刷新了吉利汽车单月销量历史新纪录,也创下终端销量历史新高。长城随后表示,该公司1月份销量为111,715台,同比增长1.52%。
这两家目前最为成功的自主品牌,在开年之初就迫不及待地向众人展示着胸前的红花,但放在车市整体环境下,他们更像是孤本。
海马汽车近日发布业绩公告,该公司预计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亿~18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为9.94亿元,亏损预计同比增长20.68%-81.02%。早些时候,华泰汽车的员工举报该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工厂早已停工,并拖欠员工数月工资。同时,天津和山东荣城工厂也存在类似情况。
需求和购买意向越来越向高位品牌集中,马太效应在所有的细分市场都表现得日趋明显。对于那些正处于下行阶段的品牌们来说,未来是被市场重新拥抱还是被彻底丢弃,就看能不能尽快拿出有力的应对策略了。
往期精选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进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