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个月,小米汽车像一颗珍贵的绣球,被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等大城市来回抢夺,无论是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都想赢娶这位富家千金。
但任凭几位在如何努力争夺,小米还是让北京抢了先。
9月1日,小米官方正式宣布,小米汽车已完成工商注册,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为法人代表。
![]()
而在9月2日,随着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登记住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也意味着小米汽车总部最终落地于北京。
早已争论不休
要知道,关于小米汽车落户的问题,此前早已争论许久。
众所周知,今年3月份小米正式披露了造车业务,并提出对于造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未来10年的投资额预计为100亿美元。而身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亦坦言,小米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会将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
并且,在宣布造车决定以来的5个月里,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紧锣密鼓地推进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已经从2万多份简历中精挑细选,搭建了近300人的团队。据了解,其目的是寻找超过500名专注在L4自动驾驶技术的人才。
与此同时,关于小米汽车落户选址的问题,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此前,武汉、合肥、北京、上海等地都被传出可能成为小米汽车的落地城市,但最终结果小米却迟迟未公布。
![]()
一周前的小米集团Q2业绩沟通会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谈及造车落地问题时还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仔细评估、调研小米造车落地地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但从最终落在北京的情况来看,显然北京是有些东西在引诱着小米汽车。
智能汽车的温床
众所周知的是,就从汽车产业链来看,北京并不是国内最具有优势的城市。
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上,传统车企聚集地武汉和正在打造新能源支撑的合肥相较北京有着不可比拟的产业优势。同时,从其政府对小米汽车落户的热情来讲,这两个城市也是初始最让外界认为小米落户的最终之地。
![]()
不过,北京自然也有北京的优势。与新一线城市相比,北京拥有众多无人驾驶技术公司以及较为前瞻的无人驾驶路测政策。
同时,北京也是中国拥有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和创新人才最多的城市,百余家自动驾驶企业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众多的科研机构在北京共同形成了国际领先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小米若在北京推进造车项目,将拥有显著的人才、政策优势。
并且,这也与城市给予的利好政策分不开。就在3月份,北京亦庄发布《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政策。
![]()
此外,根据4月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将包括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在内的区域设为政策先行区。
政策先行区是全国首个以管理政策创新为核心的先行区,适度超前并系统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以及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
当然,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政策优势。就从北京现在的态度来看,在其他众多方面,也必将有着众多政策上的扶持。
总之,北京现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较高的热情。
有足够的产业支持
当然,北京如此努力,与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布局相对欠缺分不开。
要知道,与上海、武汉、合肥等城市相比,北京仅有北汽蓝谷一个新能源整车企业。在产业链的协同方面,较华中地区和江浙沪地区略显劣势。
![]()
在2019年,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曾试图将濒临倒闭的蔚来汽车收入麾下,但后来的结果是蔚来去了合肥。
去年12月份,极星汽车便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极星中国总部将落户北京亦庄,伴随而来的还有全国旗舰展厅。
当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是,自2017年以来,位于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发力点,并设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处在北京的北汽、宝能实际上有许多闲置工厂供小米汽车选择。先头已经有了理想汽车收购北京现代位于顺义区的第一工厂。
位于北京密云的宝能汽车工业4.0智能工厂,也有着年产36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而北汽集团则不用多言,旗下庞大的自主板块实际上已经有了工厂闲置的窘境。
![]()
如果小米汽车落户北京,能够补齐北京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就业。
并且也将带动其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汽车“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这正是北京迫切需要引入小米造车的关键所在。
不过,值得推敲的是,自始至终小米汽车也没有明确其是否是选择代工还是基地自产。但好在,它迈出了落户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