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小米集团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小米公司发言人"宣布:"小米汽车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新的公司名字不变,就叫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的注册资金为100亿元人民币,并由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出任法人代表。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历经了5个多月的时间,小米终于不负众望地完成了小米汽车的正式工商注册,自此,小米汽车的造车进程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不仅给了众多米粉的一个交代,对于小米本身来说更是一次门槛式的大跨越。
还记得5个月前的发布会上,雷军宣布造车时候的激慨演讲吗?雷军宣称,这次创业将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创业,并且愿意为此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同时,雷军在发布会上还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期投资就有100亿人民币,而在未来十年,小米还将投入100亿美元去造车。
按照小米的规划,在宣布造车以来的5个月里,小米的汽车团队已经进行了2000多次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拜访并深度沟通了业内的10多家同行和多达几十家的合作伙伴。关于造车产品的定义跟技术团队的组建,小米现在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截至目前,小米宣布其已经收到了超过2万份简历,并已经组建起了约300人的团队。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虽然前期100亿元的首期投资跟300人的团队对于造车这个重资产高技术的产业来说并不多,但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起码在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这一块,小米汽车并非"拍脑袋决策":
其一,目标清晰,早有布局。
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在大方向相对明确,风险可控时,小米会迅速完成推荐;但相反,在局面不明朗的时候,他的决策就会变得克制且谨慎。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但这一次,小米汽车显然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的,那就是---全力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举个例子,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数已高达834件,其中像车辆定速巡航、车辆操控、车辆导航、停车信息预测等较尖端的内容也有囊括在内。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而且,小米老早就在人工智能、IoT智能生态、新材料工艺等领域有所布局,它的这些技术优势都能为将来的汽车业务形成强有力的支持,而雷军投资的汽车供应链产业也几乎涵盖了整个生态圈,例如自动驾驶(Momenta、智行者)、电子电控(奥易克斯、板牙科技)、激光雷达(北醒光子)、智能车载(新案科技、睿米)、电子导航(凯立德)等方面。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其二,坚持高性价路线,创造米粉福利。
3月份宣布进军汽车界的科技公司不止小米一家,但小米却是其中呼声最高的:
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用最具性价比的价格购买到最高性价比的产品,而小米的产品思维就很好得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止汽车,对于任何一个原本利润不透明的产业来说,拥有小米这种进场"搅局"的鲶鱼,对消费者都是一件切切实实的好事。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而在汽车这一方面也是如此,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米粉希望小米公司造车,为的是什么?除了信仰,不就是想要超大杯的水桶机吗?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说到这个,这届的网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口号:"支持小米造车,等十年后返款。"
这又是一个什么梗呢?原来,之所以有朋友这么说,是因为在小米MIX4的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就曾将十年前购买小米手机1的钱全部返还给了当年的购买者,用实际行动感谢米粉的支持。
如今,小米手机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二的领军地位,以性价比这三个字大杀四方,而作为雷军最后的一个创业项目,小米汽车会不会继续在十年后返款?这就要等时间给我们揭晓答案了。
![雷军直言"我们亏得起",这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总的来说
不管怎么说,对于小米造车,小编还是很期待的:毕竟现在造车的门槛这么低,而小米本来就以供应链管理闻名,轮子都配齐了,组装起来还做不到吗?
至于未来,那还有大把的可能性在等着小米。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小米汽车能走多远?不如交个朋友,大家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