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何几时,日本汽车引以为豪的“工匠精神”,如今看来越来越像是个笑话。这不,这次就轮到雷克萨斯出事了:
近日,丰田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就雷克萨斯车辆监测数据造假一事向公众做出道歉。根据日本媒体报道,在近两年时间内,位于爱知县(丰田汽车总部)的雷克萨斯高轮店共计有565辆车型存在造假,主要涉及“大灯亮度”、“前轮胎角度”、“驻车制动性能”等检测项目。
![]()
而这家雷克萨斯高轮店的造假方式更是过分,它们先会对项目进行真实测量,然后直接将不合格项目修改成合格,其中甚至包括对制动功能等数据的篡改,而后者已触犯日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这就离谱,如果当事员工认为这样的测量数据也是可接受的话,那它自己为什么不开经自己手修改结果的车辆?
![]()
对此,丰田方面做出的解释是由于销量订单的暴增,导致设备及人手存在短缺,而经销商为了应付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则直接篡改了部分数据。丰田表示,将立即增加检测人员和设备,改善检测工序的工作环境,并且还将会对涉事车辆召回重新检测。
说是说重新召回检测,但心里留下这疙瘩,搁谁舒服啊?而且丰田这次看似凡尔赛的道歉,在我心里还是不够诚意,起码从这些造假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工匠精神,也不过如此。
![]()
谈到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这个标签有段时间几乎被国人神化,在某些地方,甚至膜拜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但是,我们还是低估了日本性格矛盾的极端性,正如《菊与刀》中所说:他们可以把彬彬有礼和倨傲蛮横集于一身,可以把严谨谦恭和放荡恣意放在一起,同时,还能把工匠精神和欺上瞒下浑然天成……
别的不说,单论日本的汽车制造业,这一长串的道歉名单,还不够“躬匠精神”的吗?
![]()
自2015年高田气囊的世纪丑闻爆出开始,在过去的6年里,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基本在以一年一度的速度不断刷新我们对其下限的认识:
从整车厂商到零部件供应商,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各企业领导人鞠躬几乎成为年度表演项目,每年都能准时看个几回,你就说这离谱不离谱?
![]()
而且,涉事企业的造假跨度之大、造假周期之长,简直令人惊掉下巴:
就拿近今年上半年才被爆出丑闻的曙光制动器造假来说。
根据日本有关部门披露的信息显示,这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的龙头老大,在其质检的数据中约存在着11.4万起的篡改造假,而且已经持续了快20年。
![]()
也就是说,从2001年至今,曙光制动器上交的产品报告总共有19.2223万件,其中,有约11.4万项的数据涉嫌篡改,逾6成的数据涉嫌造假。
而且最可怕的是: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10几家头部的日系车企,都是其长期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说在中国道路上走的绝大部分日系车,用的也都是它家的制动器。
但到了最后,我们辛辛苦苦赚钱买回来的车,却有60%的可能获得一个涉嫌造假的重要零部件,而这除了换来高管们的一个鞠躬,一句:“我为此衷心致以歉意”之外,再无表示。
![]()
那这样我还不如不买?日本人的固执与守旧,正慢慢在把日本汽车制造业往原本“封神”的方向推离。
早在20、30年前,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依靠产业集聚、技术积累发展的经营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对外来的汽车品牌进行技术垄断。但现在时代变了大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精益求精”本来就不迎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不是说“工匠精神”不好,但问题是,你不能做成“躬匠精神”还非让别人夸你好啊?
![]()
或许这就是当时日本汽车企业高层的想法。对他们来讲,管他什么技术指标,虚标一下数据又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卖出去不出事就行了。不闻不问、熟视无睹,这才是符合品牌最大利益的选择。
人命关天?“我为此衷心致以歉意”
![]()
总的来说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日本车企既然愿意自毁前程,也就别怪我们的自主品牌能快速崛起了。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但我们始终相信,它们再继续这样傲慢的态度下去,总有一天会自己亲手掀起这块“工匠精神”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