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危机感”,这可能是长城汽车作为自主品牌,把握机会的核心要素。“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快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领跑。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保持清晰的认知,将姿态放低,魏建军不止一次的表达出了危机感。还记得长城汽车去年曾经通过一条视频,魏建军通过一次自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来向外界发出信号,其目的并不是让人们丧失信心,而是通过自省看到长城汽车对未来的改变。
机遇下变革来得凶猛
在暗潮汹涌的汽车市场,新能源一夜间天翻地覆,随挑战接踵而来的便是机遇,自主品牌想要超越合资地位,未来市场必然是其主阵地,抢占未来市场对自主品牌来说意义非凡。长城汽车面对这一挑战,伺机而动,提出了向全球化科技公司转型的发展规划。
在28日进行的长城第8届科技节现场,魏建军自开场率先表达了危机之后,便底气十足的向大众介绍面对这一现状,长城汽车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进行应对的。
首先便是通过“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新定位,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变革,持续打造竞争力的同时,推动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9个整车生产基地、3个全工艺海外工厂、5个KD工厂,七国十地的研发布局奠定了全球化的良好基础,而且在未来5年,长城汽车计划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不但确保动力上的技术优势,更是在人工智能以及核心技术方面以求达到全面的领先优势。
确保产品更健康、更安全、更有竞争力的前提下,长城汽车同样计划在2025年实现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元的战略目标,其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将达到80%。
激进策略源于战略保证
看到上述战略目标,肯定很多人觉得长城飘了,毕竟万和亿的字眼都太过醒目,更何况是百万和千亿。但是别着急,长城汽车既然敢如此“叫嚣”,不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吗?“绿智潮玩”短短四个字,便是其骄傲激进的保证。
“绿智潮玩”,即以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众智众创4大战略方向,加速企业低碳智能升级。当下乃至未来,新能源车型必将全面占领汽车市场,未雨绸缪先做打算胜过于被动改革,所以长城汽车选择以智能化和科技化为变革首要目标无可厚非。
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也表示:设定时间,在2045年完成碳中和是一种主动转型的具体表现,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化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碳中和将会为所有企业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
具体到车型,长城计划在2022年上市沙龙旗下首款车型,2023年欧拉全球销量超100万辆,2025年以前将有50余款新能源车型推出,目前来看混动依旧会是主战场,纯电车型辅助并逐渐攀升。2023年长城汽车将建成首个零碳工厂,全力保证绿色出行及节能减排。
科技创新为重,环环相扣
从转型升级到“绿智潮玩”,再到科技创新,长城汽车在每一个关键问题上都采用以战略布局为依托,环环相扣以达到最优解。科技创新必然是始终要坚持的策略手段,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任何创新性项目启动必然离不开科技辅助。
通过智能化和科技网联,去构建一个为用户着想、有温度的整车生态,从而提升认知智能体验是其重点。尤其是碳中和领域,通过纯电、氢能、混动三种不同的动力布局,多路齐发保证未来技术层面的完整及全覆盖。
GEEP4.0架构通过中央➕区域集成方式,不仅保证了车型的高度运算能力,更是以车为原点打造出智能座舱。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长城汽车通过开放各类端口、控制域,进一步加强智能汽车的高拓展性及自动驾驶能力。
写在最后
从灵魂拷问到多战略并行,魏建军带领下的长城汽车已然找到了自主品牌的生存方式,危机感要有、抓住机遇的能力也必不可少。毕竟在严苛的市场环境中,优胜略汰,加大研发投入、保持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此看长城汽车正把握机遇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