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汽车将在2025年实现年销售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的开幕上发布了2025年的战略。
年销量400万辆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走过百年发展历程的福特,2020年全球销量为418万辆,位列全球第7。同年,长城汽车全年销量为111万辆,若要实现400万辆的目标,意味着在2020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长城汽车年平均增长必须维持在60万辆。
年均复合增长率25%,这对于刚刚三十而立的长城汽车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但当魏建军说出业绩目标时,我们似乎没有在他的情绪里感受到波澜,好像全盘已经在他的计划之内,接下去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方向,此刻, 魏建军的眼神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笃定。
一、新赛道,长城的新机会
台下掌声雷动,大家对于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表现出半点质疑,这不仅仅是对长城的信心,更是对这位铁血将领的肯定。
是的,魏建军就是这样一个稳重且让人信任的铁腕领导者,他一直都秉承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经营着长城汽车,同时也积极洞察市场的变化,善于思考。
立足当下,汽车产业面临最主要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中国将“3060”设定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线。第二个问题是核心技术。
![]()
内燃机时代,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的中国处于弱势,但是当内燃机开始成为众矢之的,新能源汽车浪潮萌芽,中国汽车品牌抓住了机会,并有了很好的发挥。
从大的层面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自主品牌也打破了欧洲汽车集团长期掌握的话语权。
百年汽车文化积淀之下的传统车企们,在新能源这条新的赛道上,没能成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而是中国汽车品牌在领跑新能源赛道。
尽管在新的一轮车市变革当中,中国汽车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但是极其敏锐的魏建军也表示:“新能源、智能汽车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已经在这两个领域具备了一定优势,但窗口期非常短,稍纵即逝。”
现实的发展进程已经清晰可见,主流知名大厂决心“ALL IN”新能源,大刀阔斧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而长城要抓住这次机会。
二、主动转型,长城发展必由之路
时代与市场的发展给了长城机会,而面对机会,长城汽车其实也早有准备,400万辆销量的背后并不是魏建军的纸上谈兵,而是在过往的几年中,长城已经为这一轮变革打牢基础。
孙子兵法有云:谋而后动,知止而后得,意思即为不打无准备之仗。长城汽车基于 “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新定位,推动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面对市场变革,长城汽车已经有所布局,做了准备。
谈到这,我们似乎感觉到了魏建军言语中的激情,这比他说出400万辆年销目标时更为激昂。
![]()
国内汽车市场增量放缓,竞争加剧,这已然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要完成100万辆到400万辆的增量,除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深入到更为细分的领域当中,势必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长城汽车为实现全球战略,布局了全球化的研发、生产、销售,也持续深耕品牌、技术、人才的全球化。
![]()
魏建军对于市场的远见,在当下很难有谁能够企及。而快速、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是实现长城2025年目标业绩的重要一步。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到,400万辆的销售目标之下,80%将是新能源汽车,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将担负起32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到2023年,欧拉肩上担负起的是100万辆的年销,而长城汽车的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沙龙也将在2022年推出首款车型,助力最终320万辆年销目标的达成。
为达成这一目标,继续“研发大投入”也成为必然。
把“过度研发”挂在嘴边的魏建军坚定地说:“未来5年,长城汽车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这些投入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提升‘绿能’应用,加快从低碳到零碳的步伐;着力在低功耗、大算力芯片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现代传感、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方面。”
![]()
技术研发,人才始终是关键因素,长城汽车将同步加大全球研发人才的投入,到2023年,全球范围的研发人数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万人。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才吸入,一向开放且紧跟时代脚步的魏建军推出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在2020年到2021年期间,将有1.2万人被授予激励,这个数字在未来也将持续扩大,实现企业与人才共发展。
![]()
三、说在最后的话
新时代的高歌已经奏响,未来5年,汽车产业面临关键节点,势必依旧会荆棘载途,但抓住这短暂的窗口期,将成为新赛道的绝对领跑者。
长城汽车的2025,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