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一时的宝能,又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
近日,广州开发区国企向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战略投资120亿,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也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
![]()
这一次,会是眼光精准的投资吗?连续引入宝能、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黄埔,会成为继合肥之后的下一个“投资之城”吗?
宝能,坎坷造车路
宝能造车,先从收购开始,其一路也颇为坎坷。
2018年宝能成为观致大股东,当年观致销量同比猛增320%至6.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销量猛增的背后,并非靠的是产品在市场上的“大卖”,而是依靠宝能关联汽车租赁公司联动云的大笔采购所致。
![]()
也就是说,宝能给自己旗下的出行公司购车,只不过将左口袋的钱放到了右口袋。
“高光时刻”一闪而过,2019年观致的销量迅速跌至2.19万辆,2020年仅为1.46万辆。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5月观致的销量仅为4603辆,不及一款主流车型一个月的销量。
2020年底,一则“宝能广州基地延期投产”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媒体走访宝能广州基地,发现已经开工三年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基地现场一片荒芜,工艺设备更是不见踪影”,隐隐透露出“烂尾”迹象。
![]()
随后宝能因疑似以投资新能源汽车“圈地”而被国家发改委点名。
在新能源的窗口期,宝能可谓“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一次,宝能能否打一个翻身仗?
黄埔,要做下一个合肥?
这次合作更像是双方各取所需。作为广州“制造之城”的黄埔,继小鹏汽车之后,与宝能的“牵手”早在预料之中。
![]()
2020年9月,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智能装备区奠基,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将形成“广州+肇庆”智造双擎布局,稳扎自主研发、制造的基础。
基地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并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工艺车间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用于旗下新款车型研发、整车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曾获得广州开发区4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如今,小鹏汽车已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这笔投资回报还算可期。
地方政府投资新能源造车企业并不是新鲜事儿,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合肥投资蔚来。
在2019年,蔚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时刻,合肥国资向蔚来中国投资112.6亿元,作为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24.1%的股份。
此后,蔚来汽车股价一路上涨,市值超过多家传统汽车制造商。
合肥国资投资s时,也组织了专业团队,委托了国内一些顶尖专家进行论证,也对蔚来的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全方面的研判。
![]()
这一次,不知黄埔是否做了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周密计划?根据之前介绍,宝能与广州开发区的战略合作中,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合作还包括文化旅游、民生服务、新贸易、医疗、科技创新、生物安全发展基金,等等。
合肥投资蔚来,聚焦于造车上。黄埔投资宝能,更像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切入口,总是甩不掉房企跨界玩车的标签。
![]()
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汽车产业链极长,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软件测试、车辆运营服务等方面都是发展重点。如果战略合作不聚焦于汽车产业链上,摊子铺大了,风险自然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