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我最后再重申一遍,我不造车,谁再问直接律师函警告!
开头的这句话虽然经过了我的“艺术加工”,但的确是浓缩了华为在5月24日发出的公告:“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
自从华为参加本届上海车展,并秀出自己在自动驾驶、三电技术等涉及智能汽车领域的肌肉之后,投资者和网民们便对华为“造车”一事深信不疑,尽管华为多次就此事辟谣,但仍架不住资本市场的重金入场。短短一个月内,与华为有合作关系的车企都迎来了股价暴涨,特别是看起来同华为“绑定”最深的赛力斯汽车,其背后的小康股份股价飞涨达200%。
![]()
于是乎5月24日,华为的公告发出之后,与其有关的汽车概念股都应声暴跌。不仅是投资者急了,吃瓜群众也在疑惑,以华为的技术底蕴、销售渠道以及品牌影响力,如果真要造车,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可它偏偏坚持不造车,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呢?
![]()
汽车行业普遍的看法是,虽然已经有不少互联网巨头跨界造车,但这些企业基本都是专注于智能汽车生态领域的研发,并选择与传统车企展开合作,从根上讲不会涉及后者的专业领域。
可华为目前在做的,不仅有自动驾驶技术、车载系统生态开发,传统车企核心的三电技术也是它的强项之一,所以华为如果想要造车,势必会给车企同行们造成一定的困扰,颇有“狼来了”的意思在里头。因此华为只有坚定不造车的说法,车企们才能放心地同华为展开深度合作。
![]()
但如果仔细阅读此前的《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声明》,当中一句: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你会发现,华为坚持“不造车”的背后,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它想做汽车界的“Intel”。
![]()
熟悉Intel的人应该知道,Inte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企业,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大多数电脑产品,只要是使用了它家芯片的,都会贴上一张“Inter Inside”标识。而在过去几十年间,Intel在CPU领域的强势表现,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如果一台电脑没有“Intel Inside”的标识,那它的性能一定不会很强。
![]()
华为应该是受到了Intel的启发,所以“HUAWEI Inside”的口号才会同后者如出一辙。因此你不妨想象一个画面,当热心的华为给大部分车企提供技术支持,当许多车子出厂时都贴上“HUAWEI Inside”,除了车壳子是车企自己造的,那华为造不造车又有什么区别呢?
![]()
如果我们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幻想未来的汽车工业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那么掌握了技术话语权的华为,根本就不需要造车来证明自己。更不用说,华为不仅帮你造车,还一并用自己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你卖车。如此温馨的一条龙服务,相信车企不论怎么选择,都会觉得华为是最好的那一个,这也是其它技术供应商所做不到的事情。
![]()
写在最后
2020年11月时,华为的一份内部邮件中曾说过:“华为不造车,如果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但这份言辞犀利的公开决议有效期仅有三年。这是否意味着,如果这期间华为与车企的技术合作模式受到阻碍,华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