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搜索“小刚 M4”的整个过程中,充满了不适的生理反应,这种不适在前段时间看“宠物盲盒”视频的时候也出现过相似的感觉,我想象了一下,
就像是看一个人买了只可爱的宠物然后把它弄残废;
就像是看一个人买了瓶最贵的香水把它倒进下水道;
就像是看一个人买了个最贵的包然后把它割破;
如果第一个宠物不是很适用(尤其是我这样的养狗人士就会带有主观情绪)的话,那买一个比卡丘玩偶然后剖开它肚子掏出棉花拍成视频供人欣赏,大概率也会让人感到不适,同时很多人应该会和我一样,觉得这个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他能不能这样做”的问题——他当然可以这样做,正如我以上所列举的那些例子。
这是“他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看”的问题。
先捋一下大概经过:就是一个某音网红,买了台宝马M4,各种强调全国首台,还亲自开一台粉红色带有杀马特闪灯效果的拖车拉它回家,仪式感就像是风光娶回家的新媳妇。然后呢,接下来团队里另一个号,制造了一起人为剐蹭事故,就是直接戳穿了门板的那种破坏;再接着呢,就是再一个号用这个坏了的门板在野外炒菜。
而这几条视频的点赞,都是数十万。
从车主的回复可以看到,这个事情他清楚,也不是被强迫。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愿意借车出去被搞那是他的事,但他的回复是,
所以他所看重的“结果”是什么呢?流量爆了,几个号一起火了。因此这个回答其实也就是说:
然而就在前几天,懂车帝在作者群里发了一条提示,非常明确地指出“反对食品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宣扬正确向上的价值观”。我们自己内部也在探讨,如何在做探店尤其是拍摄豪华品牌汽车的时候,去规避“炫富”这样的倾向。
那么问题来了:人为破坏一台M4,属于被倡导的“勤俭节约”么?如果不是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话,为什么在某些平台会有那么大的流量?号称很牛的算法不懂什么是勤俭节约不懂什么是浪费?还是说,
广大人民群众就是爱看这样的内容?
现在视频都已经下架了。平台的态度算是明确。就像是当初封杀那位停车场里慢摇“古奇古奇”的网红一样。
网友的大型围观现场在最近的演绎堪称癫狂。上周沸沸扬扬的49中事件,最癫狂的时期是谣言阶段,监控视频及时间线明确之后,甚至还有人说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公布。
福尔摩斯破案也需要时间啊。搞清真相相比键盘打字,毕竟是慢多了。
我当时发朋友圈说,每一次公众事件,我们即使围观,也请围观本身变得更有价值:我们学到了什么?下次怎么做?而不是围观转发,表达不值钱的观点,然后一哄而散。
那而今对于这台宝马M4的围观,我们学到了什么?
作为汽车媒体,我们看到这个时代已经变了。甚至于对于某些“自媒体”而言,有流量就会有钱,有钱就是成果。而成果大于一切。
你没钱,说什么都没用;你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随意处置一台你们的Dream Car、随意处置你们得不到并珍惜的一切。
即使放在影视作品中,“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也是一种典型而扭曲的价值观。但同时,我很清楚我其实无权对于拥有这样价值观的个人指指点点,那是他的自由。
但,如果我们的平台都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如果我们的媒体都抱持有这样的价值观,如果网络上的“爆款内容”都基于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未来你敢想象么?这是围观者想要的么?
流量和算法本身没错,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被算法裹挟的不仅是外卖小哥、滴滴司机,从这个事件的“创作者”来看,媒体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流量并不代表真实、正向的价值,如果每个读者/观众都只是被算法视作一个个大拇指背后的工具人,我们的媒体和传播,将会走向何方?
在这样娱乐至死的氛围之中,去问这样的问题,就像是问“航天科研人员的日薪为什么远远比不上一个人品存疑的流量艺人”一样不合时宜且难寻答案,
所以,我个人能做的是,提出这些问题,并且在漫长的岁月中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答案。
而当感到自己的梦想被流量羞辱、自己的热爱被算法践踏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用真正的观点和态度去证明:
面对流量和算法,我们可以保持我们清醒的认知和表达的勇气,
因为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
文|赵小查
图|网络
![]()
前沿资讯 原创观点
最有逼格的原创型汽车新媒体品牌
新浪微博:@驾仕派
驾仕派现已入驻各大媒体平台
日均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000次
版权联系:jiashipai@foxmail.com
老司机微信群,群主微信号:jiashiy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