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目标还差一百万,福特严重拖后拖,长安是时候做选择题了
自2018年以来,汽车行业内不断传出乘用车市场下的声音,车市场寒冬已至,持续时间待定。受到寒冬影响,半数以上的主流车企未能按时完成2018年年初定下的年销目标,国产三剑客都未能如期完成自己的年销目标,优胜劣汰的趋势的局势越发明显。
曾经是三剑客之首的长安汽车,近一年来饱受质疑,作为央企的体量,长安汽车的经营目标是:力争在2018年实现产销汽车超过310万辆。但是天不遂人愿,据乘联会公布的年度汽车品牌销量排名显示,长安汽车以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为213.78万辆的成绩位居第8位,同比下滑了25.58%,离目标销量还差了近100万。
笔者虽有些恨其不争,但是长安汽车销量大幅度下滑的与汽车行业整体的负增有着最主要的关系。
![]()
造成汽车行业整体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在全民的消费升级下,豪华品牌分走了一部分原来属于自主品牌的份额;第二个也就是关乎所有车企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新能源汽车。
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开始迎来了高峰发展期,所以增长要比以往迅速许多,传统汽车自然要为其让路。就比如长安新能源产品线仍然还在初成长期,但是其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就卖出了8.69万辆,同比增长41.8%。
![]()
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上也同样存在各种挑战,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帮衬,但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至少要在2018年的基础上再降低近30%左右,新能源车企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直到2020年,新能源补贴进行大调整后,整个新能源行业将面临洗牌,不过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将受到的冲击肯定没有新造车势力大。所以作为传统车企,长安还不至于太过紧张。
多数传统企业都是在“双积分”政策下选择走向新能源汽车的,如今国六排放标准等政策的咄咄逼人,长安作为主流车企质疑,所要面临的挑战也并不单一。
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是长安汽车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的关键环节。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车上扳回一局,接下来的关键竞争期,长安不能轻视。
但是除了新能源板块之外,我们如果细看长安自主品牌,其实销量还是过得去的,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近150万辆,已连续4年突破百万辆。旗下也不乏一些网红车型:2017年7月上市的长安CS55,2018年全年销量为16.5万辆,同比增长了107.2%;还有一直畅销的逸动系列2018年的销量也达到了12.6万辆,同比增长35.8%。这说明,长安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固,那到底是什么拖了大长安的后腿?
![]()
都说是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这句话,可能有些误解,但是在长安福特刚进入中国的那几年也还是称霸过中国合资品牌销量榜单的,只是近年来福特自己有点不“争气”了。福特在2001年与长安集组队,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在2011年突破了50万销量,随后销量也是一路看涨,到2016销量创下95.7万辆的历史记录,但是没等跃过百万大关,福特就喊不行了。从2018年的销量来看,长安福特2018年累计销量为37.8万辆,相比去年的82.8万辆,销量直接腰斩,一半都不到。
![]()
这事儿要真怪到长安头上,就真的太冤了,福特在中国销量之所以下滑,早就资深的汽车评论员总结过:不重视中国市场,引起新品太慢,产品力严重不足。从2015年引入新车锐界以来,就再无新车型推出,曾经月销过3万的主力车型福克斯七年里才换代了三次,则历经七年才换代三次,拖拖拉拉的怎么和大众以及各日系品牌竞争。再加上去年长安福特两次召回的数量庞大,对长安福特销量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
再看长安另外一家长安马自达的战果也不佳:作为二日系品牌,2018年全年销量也才达到16.63万辆,同比下滑了13.4%。
![]()
当然要论谁是拖垮长安集团销量的刽子手,长安福特难辞其咎。只希望长安福特的暴跌能给长安一记响亮的耳光,想要单纯依靠合资品牌来支撑销量的时代已经过去。
![]()
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趋于优胜劣汰的趋势。不过,既是淘汰也是机遇。车市遇冷恰恰是车企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时刻,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业计划”效果如何,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