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生活成本攀升导致部分人群被迫离开。
企业会更加难做,用人成本会更高,各项支出都会攀升。跟不上的企业一定会被挤出市场。
高昂的房价,在北京、上海、深圳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企业、个人,因为承担不了这些城市以房价为主体的商务成本,都在被挤出这几个核心城市。
大城市的用工成本,会越来越贵。
比如上海的用工成本。目前周边城市,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承接上海的挤出红利。
而且,足够发达、距离较远的城市,会在自我发展、挤出红利间形成平衡,形成副中心。
但是,北京附近像苏州、无锡、杭州、南京这样的城市很少。
向往北京的人几乎没有“次优选择”,只能继续挤向北京,形成超级城市,而不是城市群。
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除了中国人聪明、勤奋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宜好用。
在所有公司扩张政策的情怀原因背后,那个小抽屉里,都有一本细致无比的性价比账目。
而在过去,中国所有行业的成功虽然各有原因,但最终逃离不了一个基本原因:那就是人工成本便宜。
但是这个人工成本低,已经必然一去不复返了。
当无法提供独特价值,成本又逐年攀升,各跨国公司的业务重心,会不会,不显山不露水、但最终悄然转移到东南亚、印度或者其他性价比高的地方去?
中国制造业未来最大的优势一定不会是廉价劳动力,而是无可匹敌的供应链灵活性,更高效率的创新流程。
这里面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和机遇点?每个人都需充满危机感,认清现实,调整信心,思考未来的打法。
创新和效率,必然是未来20年,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两条主线。
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方向,凡是能够不断创新,提高效率的,必然成为趋势。
当所有人都能考95分时,是让大学生参加小学考试,拉不开差距,真正优秀的人无法脱颖而出。
现在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让大学生们参加研究生考试。
当平均分是70分,少数人90分,甚至三分之一的人不及格时,优秀的人才会占尽先机。
2019年,是商业世界“扶强除弱,剩者为王”的一年。
祝福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