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米高调宣布造车领域后,围绕小米如何造车的传闻不断。
但按照过去的例子来看,像小米这样一没资质,二没制造业基础的品牌,最快、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收购一家传统造车企业为己用。
![]()
于是近日小米意图收购宝沃的传言被炒得沸沸扬扬,不过在传言里,这次谈判目前陷入谈判僵局。原因也很简单,据知情人士透露:"雷军出价极低,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
做生意嘛,谈得拢、谈不拢最大的因素无非就是这个钱字,但即使像传闻里说的这样陷入了僵局,论哥仍然认为宝沃会是小米最好的选择之一。
![]()
首先是宝沃目前真的很惨。这个品牌的销量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2019年宝沃全年销量5.45万辆,这其中还离不开神州专车的内部消化。到了2020年,宝沃销量大幅度下滑84%,全年累计销量仅为8740辆。到了2021年,前两个月的销量均未上千,1月售出721辆,2月售出281辆。以这样的销售进程,宝沃2021年销量势必会创出历史新低。
目前他们的情况是由于订单不足,已经停产数月,车间外停放着大量库存车。而由于瑞幸的暴雷,神州系也已经很难维持宝沃的正常运转。
![]()
但惨归惨,宝沃本身并不“废”。就拿小米最想要的工厂来说,据公开资料显示,宝沃汽车工厂位于北京密云区,整个厂区占地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冲压、车身、油漆、总装等车间,拥有完整的整车生产工艺,工厂现有员工1900余人。
2018年,宝沃汽车密云工厂二期项目完成后,宝沃汽车工厂具备年产36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并兼容传统能源及新能源车型的生产,满足欧盟、北美、中国标准对于智能驾驶辅助、车联网的检测要求及未来的拓展空间;还可以实现八种不同车型混线生产线,也就是可以同时完成八车型在同一生产线无节拍随时自由切换试生产。
![]()
具体而言,宝沃汽车工厂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整线自动切换模式;拥有的222套柔性NC机器人定位系统还可满足同一条生产线不同车身的定位;超过5000个车身焊点数全部由机器人焊接,实现误差不超过0.3毫米的零件精度、2000多个整车测量点和超过290种内饰配件的精细匹配。
可以说,宝沃密云工厂拥有高度柔性化生产能力、先进生产工艺,以及超高自动化率。这一制造水准,在国内胜过了绝大部分车企的制造工厂,已经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一点也不比蔚来的江淮生产线差。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同时拥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整车双生产资质。如果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你会发现理想、蔚来,如果早两年遇见宝沃,一定会争得个头破血流。
![]()
2018年,理想汽车花了6.5亿人民币购买力帆汽车的生产资质,力帆什么尿性相信诸位都知道。理想这几个亿买的无非就是个壳,剩下的工厂什么的还得自己建,还得花钱。在理想汽车上市前夕,创始人李想就曾在朋友圈透露,五年理想汽车一共花了十亿美金(约70亿元人民币),其中20多亿元用于建设工厂和购买生产资质。
再说说蔚来。从蔚来汽车2019年报可以看到,截至2019年底,蔚来向江淮汽车支付了6.04亿元人民币。这一价格,足以蔚来收购一张生产资质。与此同时,江淮汽车为了给蔚来代工,自身也投入了不少资金。
根据江淮汽车对外发布的《江淮汽车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公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金额约为23.73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约为15.75亿元,相当于这座工厂截止目前花费的成本一定在20亿之上。
![]()
而在宝沃这边,陆正耀的神州优车当年花了41.09亿收购长盛兴业持有北京宝沃67%的股权。我们就假设雷军是打骨折买了宝沃,那么就是20个亿。20个亿买到一座媲美蔚来的工厂,外加一个生产资质,那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当然了,如果20亿谈不拢,我个人认为30亿左右也不亏。
毕竟大家都知道,此时的雷军并不差钱,从已经公布的小米财务数据就表明了,当下小米拥有殷实的家底。造车是雷军的又一次创业,钱要花在刀刃上,而现在宝沃所拥有的造车平台就是刀刃。
一方面,陆正耀的汽车生态链可以完满,另一方面小米还能和神州系的租车等业务打通,可谓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