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蔚来汽车公布了2018年汽车销售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蔚来共交付了11348辆ES8,其中3318辆是在12月交付的。也就是说,该公司超额完成了此前承诺的目标。
![]()
与此同时,在2018年7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称,“今年造车新势力里没有公司可以交付1万辆。”随后,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跟帖”称,如果今年蔚来交付不了1万辆,赔给何小鹏一辆ES8。
![]()
如今,ES8交付量破万,也意味着李斌与何小鹏之间的隔空对赌,最终李斌胜出。1月10日晚间,何小鹏发布微博称,恭喜蔚来和李斌在2018年交付超过1万辆,这说明造车新势力是有足够战斗力和自我成长加速度的。并表示,虽然赌输了,但还是很高兴,新造车的头部企业已经证实了可以造出好车和可以一定规模的销售和全国交付能力,也给小鹏汽车开了个好头。“按照和李斌的赌约,如果我输了就付一辆ES8顶配的购车款,很快会到账。”何小鹏表示。
![]()
而在这个赌约背后,印证着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最难跨过的一道门槛——交付已经被蔚来率先突破。正如何小鹏所说,这给造车新势力开了个好头。
艰难起步的这一年
实际上,蔚来的1万辆交付达成的并非一帆风顺。如当初的何小鹏一样,外界几乎没有人认为蔚来可以完成既定的1万辆交付目标。
![]()
2018年4月,李斌曾表示,目标是在9月底之前完成1万台创始版的交付。但截至7月底,蔚来已收到其首款量产汽车ES8约1.7万份订单,却只交付481辆ES8,交付率仅为2.8%。截止到8月底,蔚来也才生产出2200辆ES8,交付1381辆,离万辆目标差距甚远。
![]()
一时间,由于续航里程不足、未能按时交付以及制造缺陷等一系列问题,蔚来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与抨击。
对于再三延迟交付,蔚来给出的解释总是为了确保更好的产品品质。但事实上,这其中遇到的正是造车新势力批量生产所难以跨越的供应链协作问题。从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质量、生产周期、匹配等问题,每一次延迟,背后都是蔚来们经历的无数挫折以及麻烦。这也造成了昔日“不可一世”的蔚来变得越来越谦逊,从最开始的要“颠覆汽车产业”到如今的“敬畏传统造车”。
造车真的没那么简单
在蔚来跨过1万辆交付门槛的背后,还有大批被拦在路上的造车新势力们。
![]()
自2018年9月开启首批交付的威马汽车,也许下了2018年能实现年内交付1万辆车的承诺。然而,现实却狠狠给威马汽车泼了一盆冷水。
![]()
从威马汽车对外公布的交付数据来看,在11月广州车展之前,威马温州工厂仅已经完成了2000辆新车的下线。而在交付环节,更是遇到了种种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而是因为交付环节太复杂。”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称,线下交付的难度比原本想象的要高得多。新能源车不同于传统的燃油车,在涉及到国补、地补以及牌照等系列问题时,新能源车的交付过程明显要比传统燃油车复杂更多。
![]()
可惜的是,对于这一说法,外界并不认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即便顺利量产交付,也同样要面对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后续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打造、服务体系的建立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威马的问题远不止市场因素导致,更多的还是自身因素。
![]()
与此同时,2018年已经有造车新势力开始跌倒在路上。贾跃亭与恒大翻脸让FF汽车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局面,贾跃亭年初做出的今年年底交付的承诺就此泡汤;融资了70个亿的奇点汽车已经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部分新势力造车已经面临生存困境,有的甚至默默解散。
新势力造车要面临的压力还有很多,如何能在10%的生存几率里占据一席之地,是所有新势力造车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造车,真的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