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有网友爆料,小米雷军与小鹏汽车何小鹏、蔚来李斌、理想汽车李想,以及比亚迪王传福、美团王兴、红杉资本沈南鹏、滴滴程维等人共聚一堂,几乎集齐了中国智能电动车半壁江山。
这距离雷军宣布小米造车刚刚过去三天,很难让人不将这场智能电动车大咖盛宴与小米造车联系起来:这完全是要搞事情的节奏!
更多人要失眠了。
从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造车以来,这个劲爆消息就一直稳稳占据头条位置,引来大批网友狂欢和期待,其影响力和传播效应远远超过了百度、富士康等其他同样拥有极高品牌知名度的新玩家。
从来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不少业内专家、媒体甚至热心粉丝从各种维度剖析小米造车的优劣势并衷心提出建议时,不少人开始失眠——品牌号召力与用户粘度强大如小米,即使迟到了,也势必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强大对手,这天,要变了。
如今,智能电动车大咖共同搞事情,还让其他人活吗?
他们的各种忐忑不安、担忧焦虑,归根到底,都来自小米。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造车,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01
小米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为什么小米的到来会让许多汽车人失眠?这里必须讲讲小米造车存在哪些优势。
对智能电动车来说,小米将是一个颠覆性的玩家,因为它至少存在三大优势,而且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整车制造企业能够复制的优势。
首先是实现跨界的品牌感召力。
知名度高的品牌,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比如恒大、格力、万达、蒙牛、康师傅,甚至耐克、LV、香奈儿,但如果这些品牌去造车,会有多少人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小米宣布要造车,就有大批粉丝积极响应一定会买小米汽车,这就是号召力。
能打造出一个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响亮名号的品牌,不一定能拥有高度号召力,要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号召力尤为困难,而小米,正好是这么一个品牌。
小米从手机做到家电,再到笔记本电脑,可谓势如破竹,虽然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极其微小,但这不妨碍一批忠实用户的誓死跟随,这种用户粘度是非常强的,而且很难复制的。从米粉在网上的反应来看,小米汽车同样会获得一批高粘度用户的支持和追捧。
第二是用户规模。
今年11岁的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去年出货量达1.46亿台,市占率12.1%;AloT平台已连接L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3.25亿台。2020年12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3.69亿,人工智能语音助理“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数达8670万,智能电视和小米盒子的月活跃用户数为4090万。
以此计算,小米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用户数以亿计,而且从2020年的表现来看,还在持续增长中,规模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将给小米汽车带来一批数量非常可观的种子客户。
第三是智能生态链。
基于智能物联网所搭建的产品生态链是公认的小米核心优势,之所以能打造这种协调效应,是因为小米有统一的软件平台,这个ALoT平台截至2020年年底已经连接了3.25亿设备,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
这个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跨品类产品的协同,具备相当水准的软件开放能力,放眼全球科技玩家,能搭建这种智能生态链的企业屈指可数,苹果和华为也在其中。
小米的上述三大优势,都是现有汽车玩家难以企及的东西,也是雷军敢押注所有声誉最后一次创业的重要支撑。结合这些优势,小米无疑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对手,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02
谁在小米面前瑟瑟发抖?
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玩家入场,固然会产生市场效应,让智能电动车市场蛋糕快速膨胀起来,去年特斯拉国产就是很好的案例,但不代表所有玩家都能够雨露均沾尝到甜头,事实上,反而会有部分实力弱小的玩家被抢走蛋糕。
谁将面临危机?谁在瑟瑟发抖?
压力最大的是传统车企,尤其是那些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相对落后的传统主机厂。
过去几年时间,国外的特斯拉和国内的蔚小理的发展有目共睹,迎着众多传统汽车巨头的压力,在封闭的汽车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时至今日,汽车电气化进程加快,这些造车新势力都开始尝到了甜头,积累了程度不一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以至于许多潜在买家在选择购买电动车时,都会首先想到这些新势力品牌。
虽然特斯拉和蔚小理擅长的领域可能不一样,但是作为新创企业,它们基本有着共同的特点:拥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灵活的企业组织架构,高效的企业管理,善于捕捉用户需求,较强的沟通用户能力(特斯拉除外)。这些特点,是新势力企业能够迎难而上并且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
2020年,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约为100万辆,其中,蔚来、理想、小鹏三家新势力合计卖出逾10万辆,占比超过10%,特斯拉虽未公布销量数字,但其Model 3全年销量近14万辆,加上Model X和Model S,估计会超过15万辆。以此计算,特斯拉+蔚小理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而其余几十家车企瓜分剩余的四分之三份额,反差可谓极大。
对于特斯拉和蔚小理这些后浪,传统车企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轻慢和不屑,慢慢变成了敬畏和羡慕,压力越来越大。它们迫切想改变,想学习后浪的优点,却发现船大掉头难,很难去模仿,甚至以往在燃油车市场引以为傲的品牌认知也变成了一种阻力,令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国内传统主机厂中,除了一直坚持走新能源路线的比亚迪之外,其余车企没有一个实现成功转型,这从股价就可见一斑。2020年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纷纷一飞冲天,比亚迪、蔚来总市值跻身全球TOP 5,其余国内上市车企的股价却裹足不前。
如今,百度、苹果、富士康,越来越多的后浪出现了,甚至还迎来小米这样可怕的对手,传统车企的压力指数呈几何级递增,它们转型的步伐越来越难往前迈进,未来长期发展的前景也不理想。
03
汽车业未来格局扑朔迷离
小米、百度等科技玩家入场,标志着国内汽车势力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博弈阶段,未来格局也将变得扑朔迷离。
去年1月,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现在中国的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包括3家央企(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他的这个观点让许多业界人士深以为然,几乎无人反驳。
但是,新冒出来的百度、小米显然将改变这个竞争格局。
很明显,传统车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赛场逐渐掉队。
根据国内主流上市车企公布的2020年财报,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民企共计9家传统车企中,有5家净利润下跌,分别是吉利汽车、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京汽车、广汽集团;4家上涨,分别是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一汽集团。
仔细分析,4家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上市车企,长安汽车是因为新推出的plus战略切中消费者痛点,长城则得益于长城炮、坦克300等新车战略的持续推进,一汽集团靠一汽-大众和红旗品牌热卖拉动效益,唯有比亚迪是靠着新能源汽车这把火实现净利润突飞猛进。
短期内,电动车还无法取代传统燃油车,这些传统势力还将在业内保持一定的优势,但长期来看,随着智能出行生态圈的到来,它们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弱,愿意购买这些传统品牌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少。而小米、百度的出现,拉快了这一进度条。
在小米的倒逼下,一个悬念是,华为、OPPO会否跟进造车,如若这两家手机巨头也下场,尤其是华为,对整个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未来国内汽车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势力划分,很可能不再是3+3+3+3,而是另一番面貌。
汽车电气化进程的提速,也让汽车行业淘汰赛进入全新阶段,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从而加快行业的优胜劣汰。
目前,小米造车仍处于调研阶段,第一款小米汽车的上市最快也要等到三年后,这三年时间,对传统车企来说非常关键,如果还无法取得明显的转型成就,很难再有机会了。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