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似乎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只要有谁宣布要造车,迎接他的大概率是骂声一片,神州、宝能、恒大莫不如是,那些造车新势力们更是轮番被各大媒体拿出来口诛笔伐。
但小米却是个例外。
![]()
3月30日晚,当雷军亲自官宣小米要造车时,各大社交媒体上都是铺天盖地的赞扬与支持,有米粉甚至表示自己看完发布会泪流满面,如果有盲订通道,一定会付定金。
为什么这次我们不骂小米了呢?
其实,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那些被骂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动机可疑——车八字还没一撇,就借造车之名到处圈地、圈钱。
比如宝能汽车月销不到千台,但规划产能已到345万辆每年;恒大汽车一辆车没卖但已成为目前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他们是真的是想造车?还是以造车之名行圈钱之实?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另一方面,中国又真的太需要有一家能真正抗衡特斯拉的车企了。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特斯拉在网上被各种狂批,但销量却是越骂越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一个品牌能真正与特斯拉相抗衡。而现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小米身上。
看好小米,归根结底是看好雷军。
![]()
天涯君并非米粉,但是看完这次的发布会,还是被雷军感染、感动到了。如果想在中国找一个和乔布斯、马斯克风格最接近的企业领导人,雷军大概率会排在第一,无论是不是米粉,雷军的个人魅力和粉丝号召力都是无法忽视的。
譬如微博粉丝量,目前,一线当红流量小生肖战的粉丝量是2800多万,汽车圈最受欢迎的车企领导人李斌,微博粉丝则是49万多,而雷军的粉丝量超过2000万。在雷军宣布造车后发布的微博下面,几乎是清一色的“你造我就买”的支持声。
![]()
![]()
与此同时,雷军在演讲中所展示出的造车决心和诚意也足以打动绝大多数人。
首先就是他ALL IN的信念。
在发布会现场,雷军动情地表示:“我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人生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将以巨大投入、无比敬畏和持久耐心面对全新征程。”说完这句话,雷军的眼眶明显湿润了,声音也哽咽了,而台下也是掌声四起,观看直播的很多米粉都表示自己被感动了。
的确,正如雷军所说,小米造车实际上是孤注一掷的,是以”一颗一往无前的心”来进军一个全新的领域,用“不成功便成仁”来形容毫不夸张。正因如此,雷军也表示,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压上人生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可以说,正是这句话将现场的气氛带到了最高潮,打动了所有人。
![]()
回望特斯拉和苹果的成功,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马斯克和乔布斯用个人强大的感召力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团体,在中国,雷军无疑也是极少数具备这种魅力的企业领导者。
当然,要造车,仅仅依靠情怀是不行的,小米造车之所以被看好,充分的资金和技术准备也是重要因素。
首先是有钱。雷军开门见山地表示,小米目前的现金储备达到1080亿元,言下之意是亏得起,投得起,按照他的计划,未来10年,小米将会在造车领域投资100亿美元。
![]()
其次是有技术,小米目前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
第三,也是小米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粉丝,只要造得出去就能卖出去。
在这种种铺垫下,小米造车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事件,而是可以看做是一个钢铁侠式的追梦事件,很多人都表示雷军给大家奉上的不仅仅是一碗鸡汤,而是一碗鸡血,雷军个人的情怀加持,小米强大的财力、技术、资源支持,都让人很难不去为小米造车激动、欢呼。
![]()
对于小米来说,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很多。
首先,小米造车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其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其实很多车企都已经具备了,小米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五年后,小米推出的车有什么差异化的创新点?在电池和性能方面能赶超比亚迪吗?在资金投入和造车速度方面能快过恒大吗?
![]()
其次,小米这几年建立了自己的智能生态链,但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智能化产品,其产品品质都受到了质疑,譬如很多早期的米粉都转向了华为,小米智能生态链产品的品质也是参差不齐。这都给小米留下了不好的口碑,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大宗商品,小米如何确保自己的产品品质将成为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第三,小米的杀手锏其实是性价比,但是小米汽车继续主打性价比靠谱吗?对年轻消费者来说,汽车过度强调性价比并不能吸引到他们的购买,反而可能会降低本身的品牌力。
第四,苹果、华为都有要造车的传闻,如果未来苹果或者华或者其他更多的品牌也加入 造车大军,小米的优势何在?
这些,都会是小米不得不去回答的问题,也是小米在当晚的发布会中并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小米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祝福小米,祝福雷军。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更多雷军这样务实的企业家,也需要更多的小米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