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不在中国建厂,就是歧视中国生产?
老营销号最擅长的就是曲解新闻,并且放大自己的个人想象,信息时代最值钱的是信息,最不值钱的也是信息,轻松炮制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曲解它们的意思,是老营销号最惯用的伎俩。
信息的源头是《金融时报》一篇报道,保时捷CEO对外表示暂时不会考虑中国建厂生产车型,其表示,这是综合考虑到大量保时捷的品牌价值以及德国制造不能量化的优势。
这句话从来都没有指出保时捷看不起中国制造,更没有指出在中国建设工厂会降低产品质量的说法。当然,作为保时捷CEO,其也不可能直面讲出在中国生产保时捷无法保证质量这种主观看法。
再次重申一点,不在中国建厂,不是看不起中国制造,更不是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如德国制造,而是因为发展需要,避开中国建厂是高端营销的一种手段与方式。
雷克萨斯在印度建厂,不会有人觉得印度工业比中国工业更好吧,为什么雷克萨斯选择印度而不是选择中国?
首先,任何一个区域生产车型,产品质量都由品牌方决定,与在哪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在印度生产的雷克萨斯,依然执行的是雷克萨斯生产标准,达不到标准的雷克萨斯是绝对不会驶出工厂的。
印度汽车工业不会比中国更好,丰田不会不了解这件事儿,但选择在印度生产,是因为雷克萨斯拥有绝对的信心能够控制好质量,同时在印度建设工厂,能够保证另一半球雷克萨斯供应量,减少运输周期与成本。
几年前我们就分析过,雷克萨斯不在中国建设工厂的关键原因,是日本九州工厂离上海工厂不足1000公里,海运24个小时就能从日本运到上海,国产还有必要吗?
雷克萨斯不国产,是怕国产之后产生浪费,这与品牌理念完全相悖,同时国产之后至少新增20万产能,日本九州工厂将会处于宕机状态,严重打破发展平衡。
保时捷不国产,能聊的点更多,任何一个说服力都比所谓的“中国产质量差”要更客观。
保时捷投产的是马来西亚,与印度相同,马来西亚工业能力同样无法与我们相比,之所以选择马来西亚,是因为这个地区离中国最近,而且对保时捷品牌没有太大的需求量,这能够很好的保证对中国车辆的供应,以及保护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保时捷形象。
疫情之下,欧洲保时捷工厂一再进入停工状态,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是,保时捷价格疯涨,新车二手车不断上调,疫情之前还有6%优惠的帕拉梅拉,目前加价幅度在5%左右,终端价格差距直接达到10万以上。
欧洲生产的保时捷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中国需求量,既要保住中国人心中的神车形象,又要满足中国人对车辆的需求度,马来西亚是个不错的地方。
不在中国建厂,是这些豪华品牌的小聪明,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信心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够巧妙的保证品牌形象,同时还能节省成本完成供应需求,这件事儿未必很坏。
另,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从来都不差,苹果各地富士康生产的手机出口到全世界,我们已经是基础工业强势的代表,我们生产的路虎要比海外路虎质量更好,我们一汽丰田生产的卡罗拉质量标准一定是世界级的。
在国内生产出高标准车辆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品牌还有极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