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小鹏汽车P7磷酸铁锂版车型正式上市,新车型使用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NEDC续航里程达到480公里,其中后驱标准续航智享版售价22.99万,后驱标准续航至尊版售价23.99 万元。磷酸铁锂版本的车型进一步拉低了小鹏P7的“入门门槛”,因为相较于同配置的三元锂电池版本分别降低了2万元左右。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我们注意到,新能源车企在去年基本上都是以“提高门槛”为主,最典型的就是增加续航。而从今年开始,企业的风向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了,大家在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也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门槛”了,毕竟让更多人买得起才是活下去的基础。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大车企为了降低新能源车的“门槛”都采用了什么策略。
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版本
降低门槛意味着拉低售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节约成本,而纯电车型的“核心”就是电池。所以要想大幅度降低成本就需要从电池下手。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平均报价已降至1元/Wh以下,三元锂电池系统的平均报价在1.1-1.3元/Wh左右。这就意味着单从电池成本看,磷酸铁锂将比三元锂电池能便宜两成左右的成本。如果以100度电计算,几乎能便宜2万元左右。而且磷酸铁锂所需要的磷、铁原材料资源丰富,三元锂电池所必需的钴元素在我国储量较少,大部分靠海外进口,受到市场波动影响非常大。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除了小鹏P7采用增加磷酸铁锂版本,更早采用这个策略的应该是特斯拉Model 3。也正是因为这个策略,特斯拉Model 3成功进入25万以内,可以说是直接重新定义了新能源车型的价格。这个策略是否成功呢?从车管所上牌场景和目前路上超高能见度的Model 3你就能感觉到了,它们大部分都是磷酸铁锂版本的。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采用低功率电机
对于追求家用和舒适性的人群来说,动力并不是他们的首选项,所以不少车企也推出了低功率版本车型以拉低售价。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最近上市的ID.4 CROZZ入门版,标准续航PURE两驱版采用125kW的电机,这也让ID.4 CROZZ的售价直接下探到20万以内而长续航PURE+两驱版车型采用功率更高的150kW电机,售价会贵2万元。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推出低配版本
降低成本还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推出低配版本,这可以大幅降低门槛,同时更少配置也可以降低能耗。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奔奔E-Star推出的国民版车型不仅将三元锂电换为磷酸铁锂电池,并且取消了全液晶仪表、中控屏幕、多媒体以及LED大灯等配置,这也让奔奔E-Star国民版的价格降到了3.98万,但续航并未打折,让更多人以更低的价格享受便利的出行。
推出“换标车型”
传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除了研发自家的纯电平台外,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推出“油改电”车型,不过实际上纯电车型和燃油车还有一定的本质区别的,“油改电”的局限性比较大,所以一些聪明的车企就推出了“换标车型”。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比如,广汽丰田基于燃油版车型打造的纯电车型丰田C-HR EV是售价高达22.58-24.98万,而即将推出的iA5的预售价仅为16.98-19.28万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广汽丰田iA5是一款广汽集团自主板块向合资板块导入的车型。在将于3月10日上市的广汽本田EA6,实际是基于上图的广汽埃安的AION S打造的车型。AION S也成为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桥梁,推出“换标”车型不仅弥补了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纯电车型的产品线,并且大幅拉低售价,这样的策略可以说是很巧妙了。
电池租赁
前面讲到电池的核心之一是电池,从电池下手除了换价格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外,更直接的办法就是将电池部分直接“砍掉”。不过这当然不是电池免费送了,而是电池租赁政策。
![小鹏P7推磷酸铁锂版本,看车企为了降低“门槛”都如何做?]()
说到电池租赁政策,相信不少人会想到蔚来,首先是因为蔚来采用电池租赁政策比较早,同时还有一点就是,蔚来目前主打的换电技术更加适合电池租赁。
蔚来用户在BaaS模式下购车后,车和电池是完全分开的,车辆属于用户自己,而电池的所有权属于蔚能电池资产公司,车主每月以租赁的方式进行用电。而电池租赁的好处是随着电池技术的升级,BaaS模式购车的车主可以随意切换不同的套餐,甚至如果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新技术落地,BaaS模式购车的用户也可以切换套餐租赁最新的电池。这既能享受以更低的价格购车,同时未来电池技术发展后也能第一时间享受到先进的技术。
写在最后:
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普及,纯电车型需要更广阔的市场。这就需要各大车企进一步降低新能源车型的“门槛”,而降低“门槛”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降低成本。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大车企使出的“浑身解数”。不过这只是个开始,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纯电车型的制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让更多人享受到“纯电”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