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本来打算在年后搞一次自驾游的,按照目前的防疫形势来看,有点悬。
回想起来,谈得上自驾游的,上回好像还是17年在澳洲,这一眨眼也快四年了。曾经,自驾游对嗝嗝和媳妇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一年总有个一两回的,这些年却因为工作和小孩上学,成了奢侈品,这难道也是中年危机的一部分?2003年,嗝嗝人生第一辆新车到手,2004年就跟前女友(现在是媳妇)第一次自驾游了,目的地是广西阳朔。
现在说起自驾阳朔那是不足挂齿,全程高速,广州一早出发,中午就能在西街吃啤酒鱼了。但十几年前除了几十公里的广佛高速,全程都是国道,两省交界的路况还相当差劲,单程开下来要8个小时甚至更久。十几年前出远门,看地图是老司机的基本技能,当然走错路也是常态。
所以,那时候自驾可远不像现在这般轻巧,抱怨节假日高速堵车的,ETC排队的,你们可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那会儿自驾,要克服的除了堵车,还有一路上混乱不堪的交通秩序,各种交通工具混行的国道一走就是几百公里,你试试?杀伤力巨大的复杂路况,好比粤桂交界处延绵几十公里的炮弹坑路,一旦中招后果不堪设想。另外,那时候没有导航,出门看路全靠地图,稍有不慎便误入歧途,嗝嗝就试过不小心走进村道,无数的限宽墩要把人逼疯。到现在,阳朔依旧是嗝嗝中短途游的首选。不仅自驾合适,从广州出发两个多小时的高铁更是方便。
但就这样,阳朔之行还是给嗝嗝跟媳妇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印象,夕阳下阳光穿过国道两边的大树洒进车厢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之后阳朔变成了我俩连续多年自驾打卡的地方,也亲眼见证了粤桂之间的道路一天天的变好,现在广州去阳朔全程高速,不堵车的话4个小时就能到了。大概是2010年前后,嗝嗝带着媳妇,还有朋友伉俪自驾去三亚。去程一路顺利,三亚玩得也开心,回程却遇上了点囧事。
大家都知道,海南岛上油价贵,我们几个在岛上玩了几天准备回程时,车上油箱显示还能跑个200公里,一商量,先不加油了,去到海口看情况。结果去海口这一路特别顺,到了一看,还有几十公里的剩余里程,那就过了海再加油吧。图中是2018年过年期间秀英港堵车的盛况,过海是自驾海南最头大的事情。没想到的是上渡轮排队花了一个多小时,续航里程噌噌的降,只是此时加油已经来不及了,上船的时候续航显示已经是零!随手找来的网图。你可以想象当时嗝嗝一夫当关的模样吗?
到了海安港下船的时候,得,点不着火了,偏偏我们的车子还排在第一位!你能想象吗?因为我们,整条渡轮的车子都下不了船了,一时间喇叭声四起。还好船工及时赶到,四五个人一起把车推下了渡轮。你以为这样就完了?车还没油呢。整个海安港里也没油站,嗝嗝只能跟朋友打了一辆三轮蹦蹦去几公里外的油站买油。但是,油站不卖油壶,工作人员听说我们的遭遇心生同情,不知道哪里找来一个旧塑料脸盆,打了两三升油,嗝嗝就这么坐着三轮蹦蹦,捧着脸盆晃晃悠悠把油送了回去,现在想起来是真刺激!2014年,嗝嗝跟媳妇跑了一趟川西。从成都出发,磨西、康定、塔公、丹巴、日隆,跑了个1000公里左右的川西小环线,沿途风光美不胜收。
这条环线的路况非常好,即使在海拔4000多米的隘口,都是崭新的柏油路。嗝嗝开的是一辆两厢小轿车,1.6T的小排量在高原上跑得行云流水,一路上把气喘吁吁的陆巡跟帕杰罗甩在身后。嗝嗝当时觉得,以往对川西公路的各种传言着实妖魔化了。高原天路荡涤心灵,一派岁月静好。只是没想到会以迥异的风格为这段旅途划上句号。
最后一站,也就是离开日隆回成都,翻过巴郎山在峡谷间穿行,路况虽然一般,但车极少,导航显示还有七八十公里就能回到成都了。在路边加油的间隙,嗝嗝问工作人员大概还要多久能回到成都。本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一个小时,但加油员的回答,却是让我折返,绕行雅安,一看导航,要多走100多公里!问为什么有近路不走,加油员反问:你说为啥这条路没有车?原来嗝嗝遭遇了传说中的“翻浆路”,季节变化造成的路面翻浆就已经很头大了,偏偏赶上正准备重修,把路面全都砸个稀碎,形成了地狱级路况,总长度40公里,怪不得连当地车子都不走这条路。但一边是40公里破路,另一边却是一百几十公里的绕行,嗝嗝铤而走险了。如果说,走别的烂路你要做的是握紧方向慢慢开的话,那么走这条路,与外界的互动感会更强一些,为啥呢?因为你要下车搬石头。这条路已经烂到不是慢行能够解决的了,拦路石必须靠人力搬走,否则不是扎胎或者托底的问题,保险杠肯定留不住。这是嗝嗝当时随手拍下的屈指可数的同行者之一,意料之中,也是不懂路的外地车。另外越野路面的隧道你恐怕也是没见过吧?所以,这一路下车搬了多少次石头嗝嗝也记不清了,最大的石头得有上百斤重。只记得走完这40公里烂路用了4个小时,还记得之后腰疼了大半个月。虽然事后理智告诉我,绕远200公里似乎更划算,但论回忆的深刻程度,肯定不如搬40公里石头那么“有份量”。愿疫情的阴霾早日消散,自驾游继续搞起,否则照这么下去回忆快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