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电车圈的卫星,放得比马斯克的火箭还要多。
![]()
自打一开年蔚来ET7推出1000+公里续航概念后,上汽旗下的智己也随即上了1000+这趟车,再往后,广汽埃安在续航1000+的基础上,还外加了8分钟超级快充概念。
![]()
嚯,好家伙,苹果手机发展了12代,一天一充还有点悬呢,这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咋一夜之间就上天了呢?
嗝嗝还没高兴多久,就被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泼了一身冷水,他在某论坛上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
为此,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回应,埃安不背这个锅,因为除了续航1000公里和快充,人们忽略了院士的表达里还有“便宜”这个条件。换言之,1000+公里续航能实现,但想便宜,那是做梦。
只是,按照嗝嗝的理解,作为民用产品来说,抛开价格谈性能有意义么?
过滤掉各种虚头巴脑,嗝嗝心中的理想型电动车应该是这样的。
够用且真实的续航
啥是够用?嗝嗝先问你,油车一箱油能跑多远?在城里用,400到500公里差不多吧?这不和当前主流电动车的标称没区别吗?为啥油车没人抱怨,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就是渣渣了呢?你说,因为电车有里程焦虑。嗝嗝纠正一下,那不是里程焦虑,而是补能焦虑,焦虑的是找不到充电桩,焦虑的是充电的时间太久,对吧?那为啥解决补能焦虑的手段却是靠延长续航呢?是因为在车企眼中,相比提升充电桩的密度跟充电的速度,延长续航容易一些是吗?
![]()
所以,嗝嗝认为,跟油车差不多的续航够用了。盲目追求长续航,先不说有无必要,关键就像古总说的,钱包可能不够用。
![]()
续航不盲目求多但求真实。真实包括两方面。一个真实,是在现实使用场景当中的表现,跟企业标称续航相差不要太大;另一个真实,是SOC(剩余电量显示)要真实,续航短点好说,但如果剩余里程有水分,那可就捏把汗了。据说,有些电动车在不同电量下,SOC显示的剩余里程/实际里程比相差足有一倍,这里程显示要它还有何用?
皮实耐用,适用性强
适用性也分为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跟燃油车一样,夏天不怕自燃,冬天不(明显)掉续航,这个要求说起来高吗?如果嫌高的话那麻烦车企在车身显著位置标示“此车仅适合亚热带春秋季使用”的字样。
![]()
油车我们会在意它挑不挑油,不挑油就是指加了农村私人油站的90号地沟油也能来劲跑。电车也是如此,最好什么充电桩都能用,实在没桩,家用接线板插上也能充。这样的话,无论去哪里,只要村村都通电我就敢走。
![]()
皮实的标准除了燃油车那一套,电池的耐用性也要好。不能新车续航400公里,第二年剩300公里,那么开到第五年的话就是充电桩巡逻车了。电池耐用性关乎使用寿命内车是不是能一直好用,同样还影响保值率:续航400公里尚有那么多人不满,如果再打个对折,这车你自己留着纪念吧。
跟油车看齐的安全性
作为交通工具来说,安全性能始终是无法忽略的。但把这点放在最后来说,是因为嗝嗝认为,目前的电动车产品,当然,是指大厂牌的中高级电动车产品,安全性总体是让人放心的。网上流传的各种自燃事故,先不说是不是有其他的外在原因,就以当前电动车的销量来说,比例也并不算太高。在夏季,自燃的油车难道少吗?
![]()
但安全永远不嫌多,毕竟电动车自燃要比燃油车“壮观”,可能还要拉上隔壁的“殉葬”,所以,车企也别把“永不自燃”什么的挂在嘴上,能像某些油车的零伤亡记录一样(有时间、地区和车型限制),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更加值得信服。另外,强烈要求各类安全评测机构对电动车进行与燃油车同标准的碰撞测试,毕竟,人们会越来越多的在油车和电车之间进行选择,理应采用同一套安全标准。
![]()
![]()
而除此之外的,嗝嗝认为都属于锦上添花,甚至噱头大于实用。
![]()
比如说新造车企最热衷的自动驾驶功能,车企一方面吹嘘它有多么智能多么先进,一方面又不允许驾驶者的手离开方向盘,这是什么神操作?退一步说,即便技术真如车企所说的那般成熟,法规跟不上你不也用不了嘛?就好像在4G时代用5G手机,除了心里爽有什么实际意义?
![]()
同样的,即便是冠上了“人工智能”、“数字座舱”等等让人不明觉厉的形容词,本质上车载互联系统依旧不过是智能手机的车载版罢了,而且嗝嗝说句不好听的,多半还没手机好用。
![]()
所以嗝嗝总结一下:就和买任何东西一样,你得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买电动车除了图个省心省钱,其他方面其实和油车的要求差不多。在自身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比如市内通勤为主,有便利的充电条件,那么,相信你的电车体验会相当好。但是,如果你的用车环境并不是这样,那么,1000+公里的续航也好,天花乱坠的人工智能也罢,对你来说,也就是和隔壁老王吹牛逼的谈资而已。
别被车企的各种烟雾弹给整迷糊了,人家要卖车,人家要考虑股价,体谅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