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嗝嗝在上海车展兜了一圈,脑子里浮现出四个字:拥抱变化。
没错,这也是本届车展的主题。
可能仅仅在几年前,我们还在为电动车是否有未来而争论不休,一些车展辟出一块“电动车参展区”,当时的感觉非常新奇。但现在身处上海车展,你甚至会疑惑,自己参加的是不是上海国际电动车展。
![]()
电动车日益主流的另一个体现是,它开始成为传统车企认定的发展方向。过去这些年,电动车只是传统车企投入零星力量的“练手区”,为造车新势力让出了快速发展的空间。但现在不同了,传统车企的电动车新品进入了大量上市的阶段,全球头部两大车企之一的大众,已经推出了全新开发的国产纯电动车ID.4系列,更大型的ID.6也在本届车展亮相,而丰田也一改对电动车的保守策略,在上海车展发布了最新的纯电产品平台TOYOTA bZ。
电动车的时代似乎真的来临了。但是,有一个疑问。
![]()
嗝嗝上周刚完成了一次全程3800公里的自驾旅行,途中跨越三个省份,最多一天跑了1000公里。然而,除了在一些大城市外环高速能看到少量电动出租车和私家车外,在省际高速上似乎就没见到过一辆电动车。在沿途加油站,倒是见到不少充电桩,但是也空在那里。这种状态不仅跟目前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不匹配,同时,不免也会在心里为电动车的未来打上问号。
说好的高速充电,说好的超长续航,为啥真到上路的时候,人们还是有顾虑呢?
是否选购电动车,我们常会说,只要使用场景符合,电动车就能让你满意。但恰恰是这句话,决定了至少在当前,电动车还只能是燃油车的补充,又或者是政策限制下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想全面替代燃油车,不能做到全场景适用肯定是不行的。就好像汽车替代马车,不能说虽然我跑得比你快,但是请体谅一下我干不了重活,下雨天也不能开,对吧。既然是进步,是迭代,那就不该让消费者在使用体验上做取舍。现在的电动车,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这些锦上添花(嗝嗝是这么认为的)的细节上登峰造极,在续航、补能这些关键问题上的推进速度却如同挤牙膏。
这么说也许不公平。在本次车展上,嗝嗝也看到,一些中高端电动车把续航推高到NEDC标准700公里以上,凭借超级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也成为了可能。相比当前的电动车,进步固然不小,但相比燃油车,体验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
作为圈内人,嗝嗝当然理解很多技术的推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只有合不合适,没有理不理解。如果上个高速还有顾虑,它怎么可能全面取代燃油车?
嗝嗝的燃油车,同级中不算省油,但上高速按照限速开,续航能超过1000公里,气温对续航几乎没有影响,加油站更是遍地都是,再次出发只要几分钟。我既不担心上牌,也不缺那点油钱,要我拥抱变化?电动车你还得做得再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