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尾声,万万没想到上个时代的“喜剧之王”本山大叔,在泛00后用户为主的抖音上火了。不少人感慨,现在文华市场上既不生产娱乐,也不生产艺术。
97年生的大学生步入社会,拿到了自己第一份可支配工资。大概是这届90后消费能力实在不行,销量不振的车企们已经默默地把目标人群从90后改为了95后。
17年火热的共享经济,在18年变成了集体排队退押金。小蓝车、OFO一个个曾经资本市场上的明星,冲出亚洲走进欧洲的民族英雄,都找人接了盘。运气好的找到大机构接盘,运气不好的只能让用户接盘了。
2018年一线城市的居民明显更焦虑。在朋友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吸尘器品牌戴森公布了2018年增长率,按照城市划分是沿着123456线城市反比例增长的。
戴森在六线城市的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117.5%,而一线城市的增长率不到六线城市的1/5。所以这到底是消费升了级,还是降了级?
2018年比特币这个在年初曾被炒到20000美金的天价“理财产品”,于年末崩了盘。这个把显卡炒成天价的“挖矿”产业,居然还神奇的带动了18年的PC行业回春。
明年各大“矿场”关门之后,这场财富造神运动,不知何去何从。但是至少英伟达应该挺怀念它的。
2018年苹果和高通的官司出了结果。苹果把高通的基带技术偷偷转移给英特尔,信号好的苹果手机在华被禁售,用了英特尔基带信号非常差的苹果XS可以接着卖。
目前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苹果的华为,真的有可能在19年完成对苹果的反超。大家支持国货的力度已经从喊喊,到了真金实银投票了。在有钱人都用华为的报告出来以后,隐形贫困人口们赶紧给自己分了分类。
2018年,韩国发布了一份报告书,根据数据显示,2018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达56.2%。空气净化器这匹打了所有人措手不及的黑马,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家电市场中的主力产品。
2018中国生产空气净化器2390万台,预计市场占有率将达96.7%。到2020年,空气净化器的年平均生产增长率将达5%,预计是所有家电中增速最快的。抗霾和保生产,果然是相互依存。
2018年最火的营销词汇是AI,从汽车到日用品,不贴上AI智能标签就算是失败。就像地摊货的服装拖鞋一定要印上sport一样。
直到智能哑铃的出现,我们才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厂商对于未来与智能AI的想象,也只有把商品连上WIFI。
2018年随着关税之间的波动,汽车行业的零售价也是被起起伏伏。汽车媒体们忙于在各种官降和官升之间的新闻。
各行各业的企业们都面临站队,苹果准备把生产线移出中国,宝马准备把生产线带进中国。一进一出,正在检验谁才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2018年法国“黄马甲”事件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现场照的更新速度,要比法国媒体还快。法国人民认为,新能源转型的成本,不应该由底层人民承担。那些激进的新能源发展促进政策,在法国人民看来就是“何不食肉糜”。在欧洲民主制度受到质疑的同时,不少人开始反思新能源战略。
2018年车市寒冬,靠着SUV实现连续增长的自主品牌受到打击最大。根据目前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近8成自主品牌没办法完成18年的销量目标。
11月轿车销量排行榜中,前20名仅有1款自主品牌车型入榜。连续几年沉浸在销量增长狂欢中的自主品牌,突然掉进了冰窟窿。这一年,自主品牌在谈产品高端化,发力一二线城市。豪华品牌在谈一线城市饱和,渠道下沉。
2018年网友和几个KOL围绕着蔚来们是否真的能承担出行重任展开了深度探讨。从千里出行测试,到日常使用测试。蔚来在承包了所有造车新势力的风头以后,也承受了来自各界99%的攻击。
风口浪尖的造车新势力们,确实没有赶上好的年景。不少人认为,在销量下跌,资本收紧的大环境下,能熬过2019年就算赢一半了。
更多人担心,前几年的资本热投行业没有几个成气候的。如果明年被众多资本押宝的新能源和共享出行还不能成为新的优质产业,我们应该怎么办?
或者说,如果我们既不琢磨如何把汽油车造的更好,而我们看好的纯电动车又是个伪命题,我们还有能力接下这个盘吗?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在历年的各类盘点文章中,这句甲方乙方的经典台词都会做成开篇词。而今年更适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句: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