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电动车市场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尤其是随着11月份超过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超过100%,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过3万辆,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过2万辆,让人们看到了在国内市场,发展电动车依然是大有可为的。结合之前蔚来、理想在美股的股价大涨,让人们看到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电动车行业,“创富”以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的能力有多强。不过随着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于中高端电动车越来越看好,一些电动车厂商就开始玩起“小九九”了。
![]()
12月初,特斯拉的一份声明将特斯拉官方二手车送上了热搜,在去年,一位车主通过特斯拉买到了一台官方认证的Model S P85二手车,购买之前被销售人员告知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烧和结构性损伤,但是车主在购买后两个月内问题频发,后经第三方机构鉴定,这辆Model S的C柱好左侧翼子板有切割焊接痕迹,确定为事故车。
![]()
车主在向特斯拉官方投诉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特斯拉告上法庭,法院的判决支持和采信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鉴定结果,判特斯拉退还车主购车款37.97万元,同时引入“退一赔三”条款,共计赔偿车主113.9万元,而特斯拉不服,表示将继续上诉,并相信有公正的结果。
![]()
特斯拉的认证二手车存在事故,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一定是需要付出的代价的。当然不仅仅是特斯拉,之前一些豪华品牌的官方认证二手车也出现过一些这样的问题。其实说白了,这些厂商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预估到消费者发现不了,或者说利用了消费者的信赖。不管是特斯拉还是目前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很多程度上都是依赖“粉丝”传播,只不过这些“粉丝”的消费能力和对高科技产品拥有购买能力而已,那么特斯拉利用“粉丝”效应,在官方认证二手车方面割车主的韭菜,也就不难理解,所有的隐瞒其实都是为了达成交易并且获得利润。
![]()
而小鹏汽车最近也被卷进了二手车的“漩涡”。之前有短视频博主爆料,小鹏汽车通过将新车批发给二手车商,然后上牌,将二手车发到三四线城市,或者转售给出租车公司,以更低的售价卖“新车”。比如落地价格17万的小鹏G3,而二手车价格只有11万元。该博主声称小鹏汽车三季度的财报营业成本支出达12亿元,原因就是这种操作。小鹏汽车此举的做法就是为了增加毛利润,让营业收入看上去比较好看,之后将新车和二手车的差价部分打进运营成本,看上起的确神不知鬼不觉。
![]()
小鹏汽车此举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销量越来越好,营业收入越来越高,以推动股价,并且维持到股票解禁,然后就可以抛售股票实现大额套现了,就算小鹏因此没有实际价值,既得利益者也完全达到目的了。但是情况若真是如此,那小鹏汽车的忠实车主可就真成“韭菜”了,靠这些车主增加利润,开新车转卖二手车增加销量,如果结果成真,那么这些车主将统统沦为“接盘侠”。
![]()
当然这样的重磅爆料,小鹏汽车肯定要出门澄清一下,这也是当下车企们的统一方式,小鹏汽车自然辟谣为不实消息,并且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但是这种澄清,可信,也不可信。原因很简单,比如上小学的时候,偷拿同桌的橡皮,同桌质问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不是承认了,一定是否认,如果一问就承认,那就不用偷拿了。所以关于这件事,还是需要后续其他证据的佐证,到底是短视频博主恶意猜度,还是小鹏汽车真的在“做高”股价,维持公司存续时间,这都有待去考证。
![]()
所以其实从很大程度上讲,电动车行业,尤其是以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这种新兴汽车企业,本质上和传统车企已经完全不一样。造车门槛不一样,技术构架不一样,营销的方式也不一样,尤其是当“粉丝效应”在几十万的电动车上发挥作用的时候,资本的某些本性就开始展现出它贪婪的一面,资本运作,在电动车行业的地位似乎要比技术本身高得多,但是资本一旦作恶,最终受伤的恐怕还得是那些被割韭菜的消费者。最近大家也看到了,拥有7000万粉丝的辛巴,因为销售假燕窝割忠实粉丝韭菜,正处在风口浪尖,就连所谓的“家人”们也没想到,口口声声说着为家人们谋福利的人,坑起“家人”比外人还狠?未来在国内电动车圈,恐怕这样的情景也不会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