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话题】近日,有车以后在网络上注意到,关于“特斯拉被指销售二手事故车”的案件迎来一审判决,经过耗时近一年的维权,天津特斯拉车主韩先生最终胜诉,大兴区人民法院判定特斯拉退一赔三,既需向韩先生返还购车款37.97万,并赔付113.91万的赔款。
![]()
事件回顾
2019年6月5号,韩先生在特斯拉官网购买了一台型号为P85的官方认证二手Model S,购车之前,特斯拉工作人员承诺,车辆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烧、结构性损伤等情况;用通俗的话讲,这台车不是“事故车”。
![]()
但是在购车后两个月,这台Model S频繁出现问题,韩先生个人对车况产生了怀疑,并找来了天津当地一家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查,后发现车辆C柱及后翼子板处有切割焊接的痕迹;基于此,韩先生认为自己购买到的Model S为事故车,和特斯拉售前所承诺的车况不同,并要求特斯拉更换一台安全的车给他,但特斯拉拒绝,最终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意见,韩先生一怒之下将特斯拉告上法院。
![]()
是不是事故车
本案最主要的一个矛盾点就是该车是否是一个事故车?首先,车主韩先生基于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认为该Model S存在比较大的修复范围,是传统意义上的事故车,所以认为特斯拉在销售该车时存在欺诈行为。
![]()
但特斯拉却认为该车的修复都是采用国标的修复标准,涉案车辆不存在重大事故,也不存在因更换叶子板而产生结构性损伤,所以并不违反“没有重大事故及火烧泡水”的销售承诺。
![]()
据我了解,Model S该车使用的是一体化的全铝车身,所以如果车辆叶子板在遭遇损坏之后并不能像传统车辆一样采用一些“敲打拉伸”工艺进行复原,因此切割确实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修复方法是不是会对车辆安全、车辆价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
最后,通过法院协调,双方同意由北京另一家鉴定机构对车辆进行司法鉴定,最终鉴定意见为:“该车本次事故维修后造成的贬值损失影响为 82 089 元、该车后叶子板维修后会对车辆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这台Model S也基本坐实“事故车”的定义。
一审结果
![]()
最终,法院认定,虽然对于“重大事故、结构性损伤”没有客观判断标准,但特斯拉作为专业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在向消费出售其官方认证二手车时应当依据诚信原则尽可能的做出具体详细说明。
而且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 知韩潮“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关于特斯拉公司是否具备欺诈故意的问题,综合本案事实可知,特斯拉公司对涉案车辆所发生的事故以及维修情况是知晓或者应当知晓的,其具备欺诈的主观条件。综上,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
最终判定,特斯拉公司应向韩潮退还379700元购车款,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赔偿1139100元。
未完待续
虽然目前该案件一审已经结束,但特斯拉方面并不认同该结果,认为此次涉案车辆工艺和传统车型工艺有较大差异,所以这份基于过去汽车工艺做出的检测报告并不能完整精确的反映车辆真实状况,所以准备再次提起上诉。
![]()
而且目前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车主韩先生在车辆发生问题以来一直使用的是特斯拉提供的代步车,但特斯拉方面给的期限是车辆能给韩先生使用到一审结果出来的那一天,超过时间,将按照每天1500元的价格支付使用费;但韩先生认为,只要特斯拉还准备上诉,本案就还不算结束,他依旧有权使用该代步车,除非特斯拉不再上诉或者案件终审,他才会归还该代步车辆。
![]()
编辑小结
对于本次事件,我个人认为,特斯拉确实在售前并没有细致的告知韩先生关于车辆的全部状况,存在欺瞒的嫌疑;即使说该切割焊接修复工艺真的不会影响到车辆安全性,但基于传统认知,特斯拉也有责任提前说明。当然,这些最终都会有法院来裁定,我们就不做进一步判断,但另一方面,一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一些行为确实值得商榷,无论是此次“官方二手车事件”还是前段时间关于车辆召回的“国内车主错误使用”论调,都让人大跌眼镜,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个人都是比较支持韩先生此次的行为,毕竟这才是一个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最正确的维护方式,也希望该案件最后能得到最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