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马自达坚守小众概念的发展历程
日本人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刻板”“守规矩”“匠人精神”,相对于这些对日系车企的一贯印象,日本有一家车企就显得“离经叛道”,追求技术上的独树一帜,不在意销量,却又让人欲罢不能,它就是——马自达
毫不相干的起家
马自达的起家和汽车毫不相干,连名字中那个“马”都没关系,最开始马自达的业务是——红酒瓶的软木塞。名为“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最开始的社长是海冢新八,1920年遭遇了资金运转问题,迫不得已重组了工厂,并交由一位年轻人进行经营,这个人就是成立了马自达品牌的松田重次郎。
几乎所有车企创始人都有狂热的机械梦,松田重次郎也不例外,14岁开始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和造船技术,31岁发明用于污水处理的“松田泵”。一开始他是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铁制品加工厂,受到家乡企业的召唤后,松田重次郎就这样进入了“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25年一把大火把软木工厂烧了个精光,松田重次郎第一次登上了当地的头条,不是因为产品,而是因为大火。
破后而立,回归机械制造行业
也多亏了这把大火,没有让松田重次郎继续生产软木塞,当时正值1923年关东大地震,灾后恢复急需机械物资,松田重次郎一拍脑门—“我去生产三轮车”!
1927年公司重组,重新命名,新名称叫做“东洋工业有限公司”,3年后,松田重次郎拿出了第一款燃油三轮车。
Mazda Go
第一款三轮车松田重次郎将它命名为“Mazda Go”, Mazda不光是松田本人的姓名谐音,还是拉丁文中“拜火教”的意思,一语双关。第一款燃油三轮车凭借着可靠的质量,一上市就卖成了爆款。
二战爆发后,狂热的日本企业或多或少都想从战争中发一笔财,马自达也不例外,开始转为了枪械制造,为二战生产军事武器。
原子弹“炸醒”马自达
马自达初期的厂房地址设立在了广岛,提到广岛,最著名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广岛原子弹”,毁天灭地的原子弹摧毁了广岛市中心,也摧毁了马自达工厂,这对马自达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件事,马自达可以从近乎疯狂的军工生产中脱身,转而做自己的老本行,研发民用、农用机械。
1950年,为了战后重建,马自达推出了首款小型牵引货车,Mazda CA。
马自达CA
1951年,76岁高龄的松田重次郎把企业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松田恒次。开启了马自达全新的篇章。
儿子接棒,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企业到了儿子松田恒次手里,马自达开始直攻汽车行业,新官上任三把火,松田恒次上任后,规定所有车型的名称要以日本假名的方式进行标识,这一做法一直维持到1972年。
松田恒次
1958年,马自达把之前设计的货车以Romper的名字正式发售,双缸发动机令这部小型货车拥有一吨的载货能力,1959年,这部车的销量一度月销破5000台。
Romper
尝到甜头的松田恒次,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小型轿车市场,1960年,马自达正式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R360 Coupe,这辆车就是后世普遍认为的马自达第一辆轿车。
R360 Coupe
这台车和本田初代思域基本属于同期产品,特点就是四个字“小巧,便宜”,两缸发动机,铝合金+塑料材质的车身,前后挡风玻璃采用亚克力材质,这样一台只能容下2个成年人+2个孩子的小车,车重仅有380kg,售价32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8万。一上市,就狂揽日本轻型轿车60%以上的市场总销量。
刚才我也说了,本田初代思域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基本所有日系车企都在研发这种小而精致的汽车,R360 Coupe的空间表现成了它最大的硬伤,因此,马自达开发出了四门轿车Carol。这款车直接影响了日系K-car的设计走向,包括后期在中国大火的铃木奥拓。
Carol
马自达凭借着Carol在市场上终于站稳了脚跟,随后推出了Familia和Capella,这两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一下他们的后代我们就都知道了,分别演变成了马自达3和马自达6。
吹响“转子”号角
1961年,马自达在德国取得了转子发动机的专利授权,没错,马自达引以为傲的转子发动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松田恒次对转子发动机投入了近乎偏执的热情和精力,转子发动机和普通发动机活塞做功不同,转子发动机内部为一个被称作“勒洛三角”的三角形转子,通过高速转动实现空气的压缩和做功,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动力强,缺点也很致命,构造复杂,精密度要求极高。
为了解决转子发动机的致命缺陷,马自达汇集了当时企业内47名顶尖工程师进行攻坚,这就是整个汽车研发史上著名的“转子47士”。
转子47士
在尝试了数百种材料均宣告失败后,马自达也是急疯了心,甚至尝试了牛骨、马骨这种材料,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63年,转子发动机取得实用成果,1967年,第一台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Cosmo Sport问世,马自达一举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转子发动机应用技术的车企。马自达为纪念转子发动机的上市,特意还换了一个代表转子发动机的车标,转子发动机的上市,也没有辜负马自达的一片苦心,斩获各大赛事冠军,一时间风头无两,后来国际汽联为了比赛公平,禁止了转子发动机的参赛,马自达才收手。
要命的“石油危机”
七十年代初期,正是马自达转子发动机的巅峰时期,凭借着独有的技术,马自达研发的运动车型在国内外广受好评,RX-3和RX-7当时被称为国民跑车,广受欢迎,可谁知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把魔爪伸向转子。
石油危机的到来让汽车燃料价格突飞猛进,转子发动机的超高油耗成为了它最致命的短板,马自达的销量也随着石油危机而落入冰点,为求生存,病急乱投医,做了当时一个错误的决定——发展多品牌战略,有点现在自主品牌成立高端品牌的味道,最极端的时候,马自达同时拥有5个旗下品牌。
这么多品牌同时经营,彻底打乱了经销商的节奏和消费者的认知,销量毫无起色,还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品牌成本,1991年,马自达终于扛不住了,将5个品牌再次回拢,1996年,马自达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福特对马自达进行了注资,持有马自达33.4%的股份,马自达这才度过难关。
不屈的“转子”精神再度迸发
马自达至今为止,都是靠“黑科技”活着,从一开始无人掌握的转子开始,马自达就踏上了一条“研发不归路”,小众,个性成为了马自达的标签,甚至松田恒次曾经说过“世界上只要有2%的人认可我们的产品,我就心满意足了”的话。为了技术的突破,马自达不怕研发时间长,于是乎,马自达继转子之后再次发布震惊世界的技术是多久呢?马自达给出的答案是:50年。
2019年,马自达创驰蓝天-X(SKYACTIV-X)发动机正式搭载在了新款昂克赛拉上,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均质压燃技术的量产汽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亮相,让人们觉得马自达说他是“革命性”的发动机,都有点谦虚了。理论上48%的热效率,让一款燃油发动机拥有了堪比混动新能源的油耗表现,要知道,丰田最高热效率的发动机“Dynamic Force Engine”也只达到了41%热效率,要知道当前技术和材料的限制下,每提升1%的热效率要投入多大的精力和资金,而马自达一下子把这个标准,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SKYACTIV-X
不光是发动机技术,马自达还在车辆操控上拥有绝对建树,“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简称“GVC”,这个黑科技是通过行车电脑的计算,采集你打方向的角度,来控制和调整发动机的扭矩输出,什么意思呢,就是可以控制车辆转弯时的G值,转弯更加平顺,丝滑。
动力和操控是一个车企的立身之本,研发也无可厚非,但是,马自达并不满足于此,又把研发转向了车漆,没错,马自达著名的“魂动红”车漆,也堪称黑科技,魂动红车漆比普通车漆多一层半透明的红色色漆,保证在不同的光线下,不同的角度中,都能看起来那么的深邃,这种多层漆面的工艺和技术,一般只存在于超豪华车的身上,例如劳斯莱斯,宾利等。这也出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我知道你红色车漆高级,但我不喜欢红色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这技术就用不上了呗。有一组数据显示,在当前销售的新车中,选择红色车漆的车主仅占7%,这一技术直接就把93%的消费者给拒之门外了。不过相比于松田恒次那句“世界上只要有2%的人认可我们的产品,我就心满意足了”来看的话,这还多了5%呢。
魂动红车漆
不断反思,怎么才能更“小众”
之前有提到,马自达推出第四代科佩拉(Caplla),那个时候,第四代科佩拉(Caplla)在欧洲卖的非常好,卖得好的同时,马自达却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车造的太普通了?竟然有这么多人买?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这里就看出了马自达不一样的脑回路。就是这种像艺术家般的偏执和对作品的追求,让马自达在“小众”的路上越走越远,当然这里的小众不是贬义词,而是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另类解释。
也就是这样的偏执,这样的不随波逐流,才能让马自达拥有让粉丝欲罢不能的品牌文化,在新能源浪潮奔涌的时代,马自达依旧坚持内燃机。这只有“不在意”销量的车企,才能做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