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多年,宝能可能造了个寂寞。
从奇瑞手中接棒观致已有三年之久,宝能在产品上尚未有大的动作,百亿资金推动的口号喊出去了很久,仅仅一台观致7诞生,显然不能够说服外界。
至少,宝能的造车速度太慢了。
速度慢是相对的,宝能扩建工厂产能的速度,一点也不慢。
![]()
自2017年10月开始,宝能前前后后在全国各地累计拓展290万产能工厂,布局6大基地,按照姚振华的规划,宝能投了2000亿进去跟各位玩新能源车。
同时,成为观致大股东之后,宝能迅速向DS抛出橄榄枝,很快,DS与观致都成为宝能的囊中之物。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造车的确是一件难事儿,难的应该是技术、人才以及供应商,造车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技术型问题,而不是土地问题。
按照房地产企业常规思路,宝能上来就是6大城市290万产能工厂。一台车还没造出来,宝能却成为这个时代中最敢玩的企业。
![]()
此前,有不少企业借助拉动当地经济的噱头来低价拿地,华泰事件历历在目,宝能的问题在于,一切行为都太过于诡异。
简单一点,宝能如何消化数百万产能,答应当地的经济、就业问题,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上的完成?这些都很严肃,基于此,发改委一纸文件要求各地谨慎这些企业,并且点名宝能汽车。
从行业角度来看,宝能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消化这些产能,那么规划的数百万产能以及巨大的宏图,事实上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从房地产角度出发,宝能如此规划,也与其地产、商业宏图有着紧密的联系。
造车,宝能外界质疑频频。
![]()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宝能太过于野蛮,姚振华表示宝能未来要成为世界级有影响力的汽车集团,但从其目前收购的两个品牌来看,这些都反而会成为其发展阻碍。
观致国内发展十个年头,从目前来看销量寥寥无几,想要支撑姚振华的“世界级汽车集团”还有很大困难,此外,DS的中国处境也不容乐观。
两大品牌的问题在于,一无法做到新品上的持续推进,二来在品牌形象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最为关键的是,从目前宝能释放的核心信息来看,宝能似乎并不热衷于造车,研究院、经销商、人才积累以及各方面技术储备,都不透明。
![]()
蒙着眼造车,姚振华造的不是车,更像是寂寞。
外界有声音,相比于华泰这种死而不僵的企业,宝能的“大而不为”似乎更值得警惕,一来从宝能目前的实力来说,完全没有能力支撑如此之大的版图,显然对于地方来说宝能无法兑现自己起初的承诺。
二来,低价拿到的土地如果无法有效的利用,这是一种公共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
宝能造车背后真正的用意是什么,需要仔细提防,不能以投资造车为名换取廉价土地,后续在监管不严之时打造自己的商业圈以及地产帝国,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打击。
几个月前,宝能的首款车型 观致7登入市场,作为宝能3年期打造出来的产品,事实上市场并不看好,一个是产品本身竞争力问题,另一个则是定价以及运营策略,在经销商退网风波不断的今天,观致如何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步至关重要。
从目前来分析,观致都有很长路要走,而至于DS,显然步伐比观致更慢一些。
![]()
事实上,宝能的一切项目都围绕新能源进行,但从目前技术团队以及储备量来看,丝毫没有看出来宝能要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决心以及动作。
也正是如此,发改委命令表示,提防新能源企业种种不合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