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说一个词“车企”,但这也是一个很空泛的词。什么是车企?车企只造车么?
比如三菱,你知道他有轿车,有SUV,但它真的只是造车么?三菱重工的船舶,空调等等。又比如沃尔沃,除了家用车,他们也制造工程机械,比如挖掘机,还有沃尔沃自己的卡车头等等。
即使脱离传统车企的行列,我们看看新生代的特斯拉,他们也并不只是造车。
特斯拉有PowerWall的V2G技术储能设备卖,而公司老大伊隆·马斯克还有飞向宇宙的SpaceX公司,也还有HyperLoop的超级高铁以及专门地下挖洞的The Boring Company。
很明显,伟大的车企从来都不只是造造车然后卖掉这么简单,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效率,包括社会的效率,交通的效率等等,造更好的车是提高效率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
在如今道路交通愈发拥堵,天上的飞机已经在排队进近,高铁350公里时速似乎也摸到了天花板的大环境下,想再进一步跨越式的提高交通效率,只有开辟新的途径了。
例如马斯克造了可回收的火箭猎鹰9号,正在试验时速383英里每小时(约合616公里每小时)的超级高铁,而The Boring Company又试图从地下打开新的交通大门。
除了美利坚的伊隆·马斯克,在大洋彼岸,中国,一家叫吉利的车企也说要开辟新纪元了。
近日,在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同发挥各自在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及商业运营等方面优势,通过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方式,开展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大项目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及技术产业化转化。
看起来还是很空洞,来点实际而浅显易懂的。
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这次与是航天科工三院签署的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高速飞行列车等项目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高速飞行列车?天上飞?
其实不是,从大框架来看,有点类似于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但又有蛮大的区别。
中国版的飞行列车并未采用与轨道接触的轮胎,而是利用磁悬浮技术与地面脱离消除摩擦阻力,再利用近真空管道线路大幅减小空气阻力,以强大的加速能力和高速巡航能力,实现超高速运行。
整个列车系统将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空间,列车将实现无接触稳定行驶和全程精准加减速,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全线路安全可控。
而吉利集团之所以看中了研发中的飞行列车,除了安全舒适的特点以外,能耗极低使得运营成本低也是重点之一。
高速飞行列车人均外部能耗是现有民航客机的11%,是高铁的60%,同时,速度比客机平飞最高不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高铁试验车最高486.1公里每小时更快;还能达到与地铁相当的200秒的发车频率,预计双向运力每年800万人。
根据项目进度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并开展系统集成验证后,高速飞行列车将快速推进,预计2023年前达到1000公里每小时的试验速度,2025年实现时速1000公里全系统载人设计能力。
此后,还会根据安全性与技术等因素综合考量,逐步将速度提升到4000公里每小时。
而在更进一步的落地运营规划中,第一步将通过1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区域性城际飞行列车交通网;
第二步通过2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国家超级城市群飞行列车交通网;
第三步通过4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一带一路”飞行列车交通网,最终形成一张继航天、高铁、核电之后的中国新名片。
当然,您可以说这些事还是太遥远,能坐上时速1000公里的列车至少也是7年以后,那这七年间不就只能干盼着么?
其实相关的军工航天技术也会反哺吉利的汽车,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最新吉利汽车上使用的1.5T发动机,BMA平台架构的车身,各种细节上的技术调校,都是沃尔沃技术反哺的结果。
有了付出,自然会有更好的回报,能造出平稳安全跑到1000公里每小时的列车,那同样的技术放到吉利的家用车身上,可能不久的未来,吉利的汽车将再一次深度震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