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到可可西里、从海拔0米到4600米、从零上25度到零下40度,这是一场品质见证之旅;拼搏的海洋文化、革命的星星之火、荆楚、秦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一段人文追溯之旅;美食、美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一个挑战探索之旅;美丽东南、书绘未来,凝心聚力、公益无界,这是一次爱心公益之旅。
驶向第三极
和东南DX7星跃一起挑战极限
一起突破自我
一起碰撞古今文化
一起感受名山大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有什么关系?其实没有两者。路,就是书。人生如书,两个世界虽是不一样的体验,却都能带来成长与收获。
诗与远方固然美好,但踏上征程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一个可靠的伙伴。又要吃得少还要跑得远,这个伙伴就是DX7星跃。
挑战第三极的第三天,结束南靖土楼的行程后,我们离开福建,前往广东。新一天的旅程经过潮州,目的地汕头,273公里,最高海拔莲花山562米。
潮汕,其实是广东省的东北角,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个城市一个统称。潮汕依旧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同时潮汕方言也是闽南语系的一个分支,所以说来到这个地区从语言、习惯上都让人依旧有留在福建的感觉。
“潮汕个厝,红梁蓝桷;潮汕个人,力落拼搏;潮汕个话,世上最难;故乡个情,囥在心中。”一首《故乡是潮汕》,凝聚了多少在外漂泊的潮汕人。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里是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我们驾着东南DX7星跃,在熙熙攘攘的潮州街头,处处能够感受到“爱拼才会赢”的气氛。由于地处大陆与海洋的交汇处,潮汕人既有热带人的热情,也有温带人的冷静;既继承了大陆农民的精耕细作,也保留了海洋渔民的拼搏与豁达,性格中具有海洋文化那种叛逆和敢作敢为的特点,有别于大陆的黄河文明。因此,潮汕人重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样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
“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漫步在浓缩潮州文化底蕴的广济桥上,伴着习习韩江风,在每座亭台间感受着年代交织的味道,也许看起来朴素无奇,但它却留存了潮州这片腹地上的千古记忆。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的要津。而这座桥最有魅力的,便是中间连接处,这十八梭船串联而成的桥身,偶有大船经过时,十八梭船便会分离,很多游客都闻名而来,只为看看这场“过河拆桥”的戏码。
如果说潮州地区是潮汕地区的“山”文化,那么汕头则代表它的“海”文化。我们的东南DX7星跃车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跨过南澳大桥,来到了汕头的南澳岛。
作为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县由主岛及37座海岛组成,处于粤、闽、台三省交界海面,素有“粤东屏障 粤闽咽喉” 之称。从八千年前的“象山文化”到宋明时期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遗迹。
在南澳岛77公里的海岸线上,灯塔和风车成为了网红,启航广场灯塔、南澳三囱崖灯塔、钱澳湾灯塔……这些灯塔矗立在礁石边、在浪花里,与蓝天大海,组合成一幅壮丽的山水新风景。
驾驶着东南DX7星跃,聆听着浪花声,海风拂面,去寻找藏在环岛路的每一处惊喜,拍照,打卡……行进中的车队完美地融入这片小天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广州地区好吃是人们的固有印象,作为粤菜重要分支,潮汕人对于“鲜”的执念,全然融进了每一道美食小吃中。趁着夜色,开着东南DX7星跃穿梭于汕头的街头巷尾,去探寻关于潮汕的味道,自然是最好不过。
潮汕牛肉火锅绝对是老餮们的心头好。与四川火锅不同,潮汕牛肉火锅只用清汤或清水作为锅底,加入南姜和盐调味,再放入些许白萝卜,这大概是潮汕人对本味的执着,更是为琳琅满目的牛肉盛宴作个铺垫。等萝卜清汤煮沸,盛一碗清汤加入些许芹菜,汤清味正。从手打牛肉丸、点吊龙、五花趾、匙柄三盘肉……再到肥胼,从瘦到肥依次下锅,最后来一口时蔬配食沙茶酱,再满足不过了。
潮汕文化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海洋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保留了自身最出彩的部分,这与东南汽车一样,有着更加开放融合的国际视野,不断包容和吸纳全球的技术。而我们这辆东南DX7星跃,用鹰击之势的外观展现海洋文化的拼搏之势。
用车轮丈量梦想的征途还在继续,脚下的路伴随着未知艰难,但我们依旧有信心,和东南DX7星跃一起去描绘出更壮丽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