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伊始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集体升级,自主品牌在过去四十年间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依然倔强的成长起来。尤其是在SUV领域,如今的自主品牌获得了高度认可,市场接受度已经追平甚至反超了合资品牌。
可惜的是,轿车领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翻开轿车销量榜单可以发现,排名前十的自主轿车寥寥可数,只有吉利帝豪和长安逸动能够偶尔上榜。可以说,在朗逸、轩逸、卡罗拉等产品面前,自主轿车被打得丢盔卸甲。
![]()
如果说有哪个自主品牌能够在轿车领域扳回一城,那一定是吉利。一方面,吉利轿车起步早、产品全、销量好,不管是用户基础,还是品牌基础,都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另一方面,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获得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储备,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与外资品牌正面竞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领克03,在强者如云的10-15万元紧凑型轿车市场中,攀升至了月销7000辆的高度,史无前例!
问题是,领克出生即高端,而吉利并无品牌优势,如何让吉利实现领克03那样的成功,是更重要的课题。如今,吉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1月1日,吉利星瑞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1.37-14.97万元,正式杀入合资紧凑型轿车的腹地。
![]()
从表层产品力来看,吉利星瑞有着绝对的优势。
按照吉利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星瑞在四个方面对合资品牌产品形成了碾压之势。首先是智能实力,星瑞支持整车OTA升级,并且具备远程控制、手机蓝牙钥匙、透明底盘、全自动泊车等高级驾驶辅助配置;其次是车内健康标准,空气质量检测、CN95滤芯、主动座舱清洁、负离子净化器等配置是同级少有或没有的;第三是动力系统,全系标配2.0T发动机,并且发动机参数达到了140kW、300N·m,零百加速时间仅7.9秒(官方数据),远超合资竞品;第四是乘坐舒适度,4785/1869/1469mm的车身尺寸、2800mm的轴距,再加上BOSE音响、香氛系统、座椅加热/通风、老板键等高规格舒适性配置,星瑞的乘坐体验毫无疑问是同级顶尖水准。
![]()
显而易见的是,在相近的售价下,星瑞相比合资紧凑型轿车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价值”。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产品都是如此,吉利星瑞要如何才能说服消费者?答案仍然是“沃尔沃技术”。
星瑞基于CMA架构打造,该架构由沃尔沃主导研发,在产品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彩,领克03、沃尔沃XC40等产品均出自该架构。与此同时,星瑞搭载的2.0T发动机实际上就是沃尔沃的T4动力,在沃尔沃、领克两大品牌上也都有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瑞是一辆“十多万的沃尔沃”,这样的一款车型,产品力丝毫不亚于合资紧凑型轿车,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
从隐性实力来看,吉利星瑞仍然还存在诸多差距。
如今一些消费者不愿意选择自主品牌,原因不外乎三个,品牌价值、产品可靠性、燃油经济性,吉利星瑞同样面临着这一情况。
别看如今吉利的品牌价值在自主品牌中领先,但和大众、丰田、本田等一线合资品牌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就拿星瑞举例,其2800mm的轴距已经跨进了中型车的门槛,但官方仍然将其定义为紧凑型车,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卖不了合资中型车的价格,但吉利又想要和合资品牌站在同一价格线上,以此来实现品牌向上,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品牌的重要性是要高于产品的,那些品牌力强、产品力差,却实现了热销的车型比比皆是,品牌力弱、产品力强,少有人问津的车型也并不罕见。所以,在一线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的面前,星瑞很可能被一个logo打败。
![]()
产品层面,消费者担心的自主品牌可靠性的问题,其实已经大为改观。近些年自主品牌开始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之多年来积累的研发、制造经验,可以看到自主品牌车型的百车故障率已经越来越低。不过,在自主品牌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观念之间,仍然存在着滞后性。前些年自主品牌“修车排队”的印象太过深刻,一时之间难以扭转,而合资品牌故障率低的印象则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品牌积淀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口碑传递才能彻底解决,吉利和星瑞,同样不能例外。
![]()
油耗问题是自主品牌的老大难了,尽管星瑞一直在强调兼顾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但这显然是在扯淡。星瑞中高配车型的整备质量为1542kg,而绝大多数合资竞品的整备质量都不到1300kg,较差的轻量化是多数自主品牌油耗高的根源所在。更何况,卡罗拉、雷凌、凌派的混动车型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已经达到了极致,在那些追求极致“省钱”的消费者面前,星瑞的劣势太过明显。
![]()
就综合实力而言,吉利星瑞的性价比的确高,笔者认为是一款值得购买的产品。但当某款产品以性价比为卖点时,就证明了它必然在其它一些方面存在竞争短板,吉利星瑞乃至所有自主品牌产品都是如此。短期来看,星瑞或许难以有所作为,但吉利就是凭借着一款又一款像星瑞一样的产品,逐渐拔高了品牌价值,长期来看,星瑞和吉利,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