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和品牌之间以及厂商和厂商之间的合作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今天的保时捷和大众,日产和雷诺,克莱斯勒和菲亚特。今天老编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三菱汽车公司的一段合作,这不是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
![]()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受美国实施的环保法的影响,美国紧凑家庭车市场迅速发展,而60年代美国汽车厂商设计和制造的轿车都是些大家伙,这就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产品线了。在已有的产品研发生产体系上转型将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不约而同把目标瞄向了东方的日本。
虽然当时的日本只是一个新兴汽车制造大国,但是它有当时世界最优秀的紧凑轿车产品以及设计制造体系。通用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谈合作,福特汽车公司找的是马自达汽车公司,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给自己的找的合作对象是三菱汽车公司。
上世纪50、60年代时克莱斯勒公司已经有了“全球存在”的策略,它购买了法国Simca、英国Rootes和西班牙西班牙Barreiros的股份。1971年,克莱斯勒公司又收购了三菱汽车15%的股份。日本人也从中受益,因为他们可以进入庞大的美国乘用车市场。结果,三菱汽车以道奇和普利茅斯品牌贴牌销售,第一批在美国市场的三菱乘用车是Colt Galant(1975年)。
![]()
同时借用克莱斯勒的渠道进入了大洋洲市场,1977年到1980年销售的克莱斯勒Sigma是三菱Galant的澳大利亚市场版本,这个合作一开始就不那么和谐,日本人不喜欢克莱斯勒对联合业务拥有太多的控制权,并希望独立决定在美国销售哪些车型。与此同时,在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之后,克莱斯勒公司的情况开始恶化,1980年,克莱斯勒退出了澳大利亚市场,而接手克莱斯勒澳大利亚业务的就是三菱。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克莱斯勒每年进口11万辆三菱汽车,但三菱希望向美国出口更多的汽车。1982年,三菱汽车公司决定在美国发展自己的经销商网络。然而,在美国的压力下,"自愿"限制日本汽车出口美国的协议阻止了这项计划。
![]()
为了规避限制,1985年三菱和克莱斯勒成立了合资的钻石之星汽车公司,1988年伊利诺伊州建成了一座年产能为24万辆汽车的工厂,生产三菱Eclipse、Mirage、Galant以及它们的克莱斯勒贴标车。1991年,日本人买下了这家合资公司的全部股份,并改名为三菱汽车制造美国公司(MMMA),当然,根据合作的合同MMMA继续为克莱斯勒公司生产贴标车到1995年。1995年后这个合作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下面是当年几个名气比较大的三菱制造的贴标车;
![]()
1975年三菱Colt Galant,在美国在道奇品牌下销售,车名为道奇Colt GT。
![]()
1978年道奇Challenge和顺风Sapporo,它们的原型是三菱Galant Lambda。这两个贴牌车是三菱公司为美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换一个词大家会更熟悉:特供车。
![]()
三菱Starion,它的克莱斯勒贴标车有克莱斯勒Conquest、顺风Conquest和道奇Conquest。克莱斯勒对这款车寄予厚望,可是市场的回馈却大跌眼镜。
![]()
顺风激光和鹰Talon,它们对应的三菱车型是Eclipse。
![]()
道奇Stealth,对应的三菱车型是三菱3000GT。
今天的故事就聊到这里了……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十多年前的美国时尚小车 克莱斯勒PT Cruiser
宝马的双肾格珊的进化
一辆近三十八岁的拉达2102新车
1993年中国的那些热销进口车之五 凯迪拉克Fleetwood
2000年 把10万元的小别克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