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根据报道和海马汽车相关人士的消息,海南省政府决定向一汽收购其在海马汽车的股份。届时,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将接替一汽,称为海马汽车的第二大股东,并且海马汽车将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在2017年之前,海马汽车凭借对SUV市场的精准把握,成功抓住了红利期的到来,几乎每年都处于盈利状态。此后,2018年SUV市场的一蹶不振,让海马汽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海马汽车此前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8月生产量为1230辆,同比下跌27.13%,1-8月累计生产6956辆,同比下跌59.65%;8月销量仅仅为897辆,同比降低42.5%,1-8月累计销量为8301辆,同比下降55.74%。海马逐渐被边缘化,在股市里也被带上了ST的“帽子”,股价也一直处于阴跌的状态。
自从海马被带上了ST的“帽子”后,资金链一直是海马的痛点。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海马汽车连续抛售旗下的海口、上海两地的房产。尽管闲置房产出售有利于盘活公司闲置资产、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助力公司的经营发展,但是这些房产所产生的价值,对于当下连续巨亏的海马汽车来说,只能算是短暂缓解劣势的镇痛药。
可以看出,海马一直在自救,按照海马汽车的规划,2019年旗下产品将全面应用混动技术,202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将达到30%,2025年将全面淘汰燃油车。加上自从近些天股权转让的消息一出,ST海马迎来了久违涨停,总市值也预估到41亿元
海马以前曾是海南汽车,后与马自达合资,成立了海南马自达,但因没有乘用车销售商许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本省出售。
当年海马汽车为了发展壮大和获得生产资质与一汽集团组成合资公司。1998年海南汽车制造厂以国有资产划转的方式转给一汽集团,并且更名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从而海马汽车也借此获得了生产资质。
自海马与一汽联合后,一汽做的属实不到位,坐等分红不说对海马在技术上也没有支持。如此放任的后果就是导致如今的连年亏损。后来马自达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只好转投一汽,而海马也成为了独立的品牌。后来的海马汽车,自然不甘心被人利用,决定奋发图强,于是北上河南,在郑州建立了自己的基地。
作为海南本土的明星企业,凭借着地理优势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是首要方向。海南省政府曾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将从2030年起“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转向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另外,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马汽车成功转型的机率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当下新能源的大趋势下,海南省为了自身发展推出一家本土新能源企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新兴造车势力的到来可以让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对自家汽车领域的保护主义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谈及未来海马汽车的产品走向,景柱表示,未来海马将重点开发强动力智能SUV、高安全智能MPV和可变平台纯电动汽车。今后海马品牌的营销、运营、产品、服务等规划将由郑州基地负责推动,海口基地将会偏向新能源新兴产业、海外业务,甚至不排除,凭借着独特的自身优势,同更多外国品牌进行合资生产。
此次国资的加入对于海马而言是一个救命稻草,海马汽车未来似乎逐渐光明。但是,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资金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那些都是基本的外在条件,如海马要想重获得新生,加强自身实力才是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