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届消费者显然更喜欢买吉利、长安、长城,而不是奇瑞、比亚迪。
9月份销量数据告诉我们,自主品牌梯队分化已经完成,第一梯队是毫无争议的吉利、长城、长安三大品牌,三家品牌销量均数破10万,累计销量接近40万。
显然,在网上不受人讨喜的三家品牌,已经长成自主品牌顶梁柱,成为真正意义上与合资品牌对抗的一线巨人。
![]()
被不少人誉为技术流的奇瑞、比亚迪,相反销量表现并不乐观。
其中奇瑞自主品牌销量4万多,比亚迪销量同样稳定在4万多,两家“技术流”品牌显然在市场的累计销量,仅仅只有长安自主品牌1/2。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台哈弗H6单月销量足够抗衡奇瑞、比亚迪一个品牌的累计销量。
![]()
分化严重,是过去沉积问题集体爆发的直接体现,结构升级的市场环境中,自主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一方面是不断减少的整体市场销量,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强压市场下限,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自主品牌艰难前行。
在这种情况下,虹吸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
一线自主品牌凭借着自己已经完善的经销商体系,强势的品牌效应,以及出色的产品品质,在研发、新车型推进速度上达到最佳状态,进入到发展快车道。
![]()
二线自主品牌由于过去销量贫瘠,经销商网络动荡不堪,频频寻求转型战略,在一线品牌不断夯实基础与口碑的情况下,疲于转型的二线自主品牌,自然在产品推进速度以及品牌传播上后劲不足,市场将会被抢夺殆尽。
有人说,不买奇瑞、比亚迪不懂车, 买长城、吉利、长安的不懂车。
对于市场消费者来说,品牌的吸引力永远在第一梯队,所有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吉利也好、奇瑞也罢,拥有品牌价值意味着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点位的战斗力。
![]()
但很显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塑造成功的品牌价值,这与企业技术有关,与企业体系有关,更与发展规划有关。
在品牌价值塑造上,能够成为第一梯队成员,技术是第一前提,只有造出品质更佳,稳定性更强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机会, 严格意义上来说,长城、长安、吉利第一梯队能够以稳定10万级的月销量突出合资封锁重围,你说他们到底有没有技术?
有技术的可能卖不好,但卖得好的靠的可不是忽悠,是市场长期的考验。
![]()
与其考虑消费者的问题,不如多找找企业的问题,在如下格局市场中,二线品牌很难再有大肆拓展市场的机会,合资市场的向下走,二线自主品牌还想往上走,在不具备品牌震慑力的情况下,企业的运营就是个羁绊,利润、架构调整以及经销商的信心,都是需要照顾的方方面面。
而这些问题,一线自主品牌都能很好的运营,但二线品牌在产品价格不低,品牌不够强势的情况下, 想要突出重围,压力是成倍于一线自主品牌的。
每一届消费者都不傻,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销量反映的正是市场需求变化,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强势的企业浮出水面,也会有乏力的品牌沉溺于市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