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读者和特工聊起他要买车,其中一段对话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我:你买车有什么需求?
他:好看、家用、空间大的SUV。
我:预算多少?有什么看好的车型?
他:15万,目前看好XXX。
我:15万的选择挺多的,为什么看好XXX?
他:因为它有很多高科技配置,主动刹车、ACC什么的。
类似的情况,特工遇到很多,不知是大家一向重视安全问题,所以对安全配置有执念,还是说受某些自媒体“熏陶”,与其说种草,不如说中毒,买个车非得要XXX配置不可。对此,特工觉得有必要拨乱反正一下了。
![]()
首先要肯定,这类高科技、主动安全配置的出现,确实是技术进步,市场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也应了那句老话,有总比没有好,但只要联系上价格,把它们放到“有不有用、好不好用”的框架下面打量一番,就会发现问题:过分迷信,很容易进入误区,搞不好还要吃大亏,出大事。
主动刹车
现在很多车型都配备此项功能,那么开启这个功能是不是就真的可以完全不用担心紧急情况出现,不用踩刹车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主动刹车这项功能根据汽车厂商不同,对此配置的标定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有的是能识别物体但不能识别人类。而且就算能识别到人类,也不能保证车辆完全停下来。一般都有速度以及各种各样的要求。下面请欣赏,沃尔沃S90主动刹车失败演示:
ESP车身稳定控制
车身稳定系统,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稳定车身的,能更好的帮助驾驶者控制车辆,可以在车辆达到动态极限、濒临失控的时候控制车身,提升安全性和操控性。但现实是很多人把这个配置当成了可以“肆(zuo)意(si)”驾驶汽车的功能。
例如下面这个号称“4S店最厉害试驾员”,在带领客户进行车辆试驾中,为了向顾客演示ESP的“强大作用”。在加速倒车后猛打方向,随之而来的是快速翻车还有客户的呼喊声,GIF图没有声音,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
![]()
车道保持
车道保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车辆前方的摄像头来识别车道线,再通过计算机处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来判断车辆是否在车道中。
![]()
好的车道保持是可以很快速的侦测到车道并将车辆时刻维持在两条车道线中间。而不好用的车道保持主要就是有两个槽点,一个是车道侦测不准或者侦测速度很慢,突然失去车道保持的情况,这你受得了?!另一个则是无法将车维持到车道中间,压线后大幅度纠正,于是就出现了车在两条线之间来回撞线的尴尬场景,车道保持就变成了“撞线辅助”。
ACC自适应巡航
ACC自适应巡航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什么稀奇配置了,它的原理就是通过雷达来侦测与前车的距离,从而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
![]()
好的ACC自适应巡航是可以降低堵车时驾驶员的疲劳感,但更多的ACC被设置为时速40或者60以上才可以启用,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它的可用度。另外,很多车的ACC会有一个槽点,就是当你突然被插队时会刹车不及时,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在用它之前确实需要自己去好好适应一下,怪不得叫“自适应“巡航。
写在最后
特工今天写这篇文章,没别的意思,就两个目的,一来打醒那些对配置有执念的读者,二来问问车厂,有配置,是好事,但请别停留在“有”的层面,更应该确保它好用才行,做不到就降点价,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