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中国高端品牌中,领克无疑是风头最劲的。
今年3月,领克01的单月销量已经突破8500辆,相信如果不是产能受限(部分零配件与沃尔沃同源),月销破万将毫无压力。
![]()
另一款定位于高能轿跑SUV的新车领克02,3月26日刚在阿姆斯特丹首发亮相,就获得了赞誉声一片。
![]()
连向来严苛的国外媒体也持续发声“领克进入欧洲市场”、“领克02亮相阿姆斯特丹”等等,其中大多持有积极正面之词。
从目前的媒体反应和市场反馈看,领克02的销量甚至有望超过领克01。领克品牌的第二款爆款车型,又箭在弦上了。
按此势头判断,领克先发的双车,月销双双破万,应该并不遥远。
社友们可能要问了,作为新生品牌,领克为何能够一炮而红?
车透君认为,根红苗正是其快速蹿红的最核心原因。
领克品牌最引以为傲的CMA基础模块架构,由吉利和沃尔沃斥巨资联合开发,其中凝结着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顶尖汽车工程师的心血。它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扩展性,能支持多种车型、多样动力总成和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全面需求。
这也保证了领克01和领克02在动力性、安全性、互联性等方面,天生具备领先水平。
用更直白的话来概括核心卖点则是:逼格足、配置高、性能好、互联佳、价格优。
车透君此前采访过数十位领克01的车主,得到的共识是,除了压倒性的配置优势外,优秀的底盘调校、动力输出和高级感的驾驶体验,以及在互联驾驶功能和配置上的科技领先性和操作便利性,都促成了领克01的妥妥圈粉。
领克品牌解决好了越级竞争,亲民的质价比也更好地让高端豪华落地,创新的售卖方式和圈层营销也使得更多年轻人被快速圈粉。
一片繁花似锦,正在这个新兴品牌的面前铺就。
然而,车透君相信,对于志存高远的领克品牌来说,此次此刻最需要的不是鲜花和掌声,相反地,看似刺耳的真知灼见,也许对于领克的未来高彩绽放,才更有价值。
这个建议,车透君在心里面寻思了很久,但觉得不得不言,那就是领克的顺溜命名法。
![]()
知其01,亦将知其02。领克的车型命名法,很是创新,01、02、03……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可以在品牌初创期,快速地将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播的车型名,渗透进消费者和媒体的脑海中。
这一点,领克01和领克02都做得很成功。
但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种顺溜命名法,同样暗藏“地雷”。
其一是车型大小难分。将来或许会出现,领克05比领克01小,而领克08又比领克05大,这种让消费者很难通过数字来联想和区别车型大小的弊端。
其二是车型类别难分。领克01是SUV,领克02是SUV,领克03是轿车,再下去呢,以后还有MPV和新能源车型。难道都是各种车型“一锅煮”,车型之间名称的混淆不清,真的有利于品牌未来发展吗?
其三是该否避开敏感数字。这方面,也许领克01一直到领克09都没毛病,但将来遇到领克13和领克14呢?是该跳过还是不跳过呢?
此时,可能有人要跳出来质疑了,领克下的这盘棋,没有这么大。
谁说的?!
车透君认为,从领克品牌的雄心壮志来看,未来至少是和吉利、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等一线品牌等量齐观的品牌架构。
让我们先看看吉利旗下车型,按新浪汽车的统计显示,是共有28款车型(这其中包含金刚、豪情、自由舰等老款车型)。
![]()
大众军团的话,一汽-大众共有9款车型,上汽大众共有13款。
通用军团的话,别克共有15款车型,雪佛兰共有12款车型。
丰田军团的话,一汽丰田共有15款车型,广汽丰田共有11款车型。
本田军团的话,东风本田共有12款车型,广汽本田共有9款车型。
至于奥迪、宝马、奔驰,算上进口车型的话,那都有45款以上的车型。
车透君据此判断,未来领克品牌经过数年发展后,旗下拥有10款-20款车型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算上新能源车型的话,这一数量可能更多。
所以,如果仍然是继续按照顺溜命名法,领克13和领克14,在大概率下,是难以回避的了。
纯数字的命名法,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审美疲劳。
领克01直到领克09,也许都能朗朗上口,但从领克11开始,想必消费者对此命名法,应该是已经没啥兴奋劲了吧。
这对于领克这个未来希望引领潮流,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品牌来说,长远看,并非好事。
![]()
好吧,问题提出了,该怎么解决呢?
车透君建议,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领克还是很有必要开一场发布会,将这一顺溜命名法所埋下的“雷”给排除掉。
或前、或后加个字母(或采用别的什么创新形式),先区分车系,再区分车型,应该更利于品牌发展。
车透君如此抛砖引玉的用心,绝非车黑或五毛党,只是希望一个大有前途和未来的中国高端品牌,在它震惊中外的同时,也能够越走越成熟,越走越伟大。
(首发自车问号,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号autoo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