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势力造车企业刚刚问世时,市场对于它们的认可度似乎并不高,量产难、产品概念过于超前、电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始终伴随着这些厂商。
然而几年之后,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迎来了巨大改变,补贴减少了、技术成熟了、“骗补”的厂商越来越少了。正是从这时开始,新势力造车中的「第一梯队厂商」才开始真正的初露锋芒。以目前在销量、技术和用户影响力等方面来初步评判,第一梯队的新势力造车厂商只有三家:蔚来、理想、小鹏。
此前,蔚来与理想已经先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如今它们的市场估值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样的浪潮下,小鹏汽车自然也不甘落后。8月28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开盘价23.1美元,相比发行价上涨56%。截至收盘,小鹏汽车股价报收21.22美元,相比发行价大涨41.47%,市值达150亿美元。
至此,我国第一梯队的新势力造车厂商——蔚来、理想、小鹏均已在美国上市。随着许多厂商倒闭、退出、转型,曾经“群魔乱舞”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开始在这三家厂商的带领下步入正轨。
●为何新势力造车厂商急需上市?
2018年9月12日,蔚来汽车率先在美国上市,而此次上市的时间,距离蔚来汽车发布ES8仅仅半年多。随后我们发现,无论是理想还是小鹏,各个厂商似乎都希望抓紧时间在美国上市,哪怕企业的产品线并不完善。
其中的原因我相信大家也很清楚,因为造车是一件太烧钱的事儿,只靠融资苦苦支撑几乎不可能摊平前期的研发成本,这也一度导致蔚来的资金链险些断裂。好在,蔚来和理想这两家提前行动起来的厂商已经走出了低谷,截至8月21日,蔚来的市值为167.25亿美元,股价为14.12美元;理想汽车的市值为125.62亿美元,股价为15.02美元。
目前,这三家厂商的市值均已超过了百亿美元。可资本市场是否真的能帮到这些厂商,这次不光要看消费者,还要看各位股民的想法。
从投资方来看,这三家厂商也基本拿到了国内所有“大佬”的资本注入。比如小鹏汽车的投资方有小米集团、阿里巴巴等。而理想汽车也在6月份刚刚过去的D轮融资中美团点评的投资,甚至王兴一人就投资了近3亿美元,可见这些厂商的融资能力并不差。
但是,造车这件事还真不是“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除了资本的注入,它们面前仍然会面临不少难题。
●光有资本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首先,车辆的量产和交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如果连车都造不出来,那就真是PPT造车了。好在,随着供应链的完善,现在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的新车已经可以做到每月几千辆的交付水平,用户现在订车,基本最晚两个月之内也能提到车了。
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剩下的就是产品力的优劣问题。
新势力造车厂看似在纯电动车领域风生水起,但我国消费者目前对于纯电动车的认可度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当产品的售价超过30万,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将会直接面对大众、丰田、本田等大厂的核心竞品。再加上豪华品牌的价格越来越低,下面要走的路注定会越发坎坷。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除了要面临充电慢、寿命衰退等问题,还总是在电池安全方面触碰到消费者的红区。前几天我们报道过一起新能源车爆炸的新闻,而事件的起因大概率是因为电池组引发的故障。
即便不提很罕见的爆炸事故,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在近些年也层出不穷。从蔚来、理想、小鹏,再到特斯拉,都发生过相关事件。根据数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有127起,涉及38家品牌48种车型,分布于全球40座城市,而这些车辆自燃的原因也基本都和电池组有关。
所以新势力造车厂商不仅要面对“虎视眈眈”的传统厂商,还得推动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消费者早晚也有一天会玩腻那些新奇的功能,实用性、可靠性、舒适性最终还是会成为车辆竞争的核心,而目前的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
如何能让那些持币观望的人,不因为政策、而是从心底想买一辆新能源车,才是接下来要重点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产品力的层面需要工程师解决,那么产品的利润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做取舍了。由于这三家厂商“资历尚浅”,所以基本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盈利。
截至2020年7月底,小鹏在售的G3、P7两款车型,累计交付量分别达到18741辆和1966辆。这个数据看上去很不错,但两款不同的车型也增加了小鹏汽车的成本,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量产和交付,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鹏汽车的盈利。
而蔚来和理想的盈利状况显然也不太乐观,蔚来汽车2020年二季度的亏损其实已经有所收缩,却也达到了11.6亿元,理想汽车二季度则净亏损7520万元。我知道,很多人认为企业的前期几乎不太可能挣钱,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投入到研发当中。
可问题是,现在的行业巨头特斯拉已经能做到每个季度都有盈利。以第二季度为例,特斯拉的净利润达到了1.04亿美元,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盈利。在2020年6月份乘联会公布的某张榜单中,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以压倒性的优势排名第一,销量是第二名的一倍。
这个成绩的背后有特斯拉自己的功劳,也有我国2020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神级助攻”。
由于一些“骗补”厂商的存在,新政策规定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将不再享受补贴,而卡在29万的Model 3最低配版车型(同时出货量最大)恰好享受到了这项政策,随后开始对30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实现“降维打击”。
理想汽车的CEO李想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政策看似是在帮助国内新能源车发展,其实反倒是帮了特斯拉一个大忙。
的确,特斯拉在新能源车领域有着近乎统治级别的实力,无论是车辆的完成度,还是自动驾驶和智能体验方面。新势力造车厂商想要超越特斯拉,需要一个人的力量一定是不够的,只有“抱团取暖”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面对特斯拉,新势力造车厂商也需要“抱团取暖”
严格来说,蔚来、理想、小鹏都是行业里的竞争对手,它们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可由于特斯拉的存在,每一家厂商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有了一种「抱团阻击战」的既视感。
这并非空穴来风,小鹏P7在刚刚上市的时候,蔚来汽车官方就表示将会对小鹏P7开放超充网络。目前小鹏超充桩已经接入了NIO Power充电地图,而蔚来超充也正式接入了小鹏汽车App,双方合作覆盖查询、使用、支付等全流程。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这三家厂商「梦幻联动」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从微博等社交平台看出来,这三家公司的CEO关系非常好,经常会发一些聚会、聊天的图文内容。
比如李想曾在微博上表态:如果新造车企业最后只能活下来三家,我们肯定努力让自己成为其中一家,而我们希望身边的战友是蔚来和小鹏。何小鹏则晒出了三人的合影,甚至还颇具深意的配上了漫威三个角色和三英战吕布的插画,按照现在的情形看,吕布一定是特斯拉没跑了。
总而言之,目前这三家厂商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它不光让自己产品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给了对方产品的消费者递出了橄榄枝。也许真的有一天,我可以买了小鹏的新能源车,去理想的店里做一次保养,最后到蔚来的店里喝杯咖啡。
●资金压力、研发压力能够通过上市解决吗?
蔚来和理想近期的股市表现颇有起色,说明汽车市场虽然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但仍然在孕育着爆发的可能和憧憬,对于那些想要改变人们出行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是一种认可。这也是小鹏能够迅速跟进的原因之一。应该说在整个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以技术驱动的造车新势力,不仅颠覆传统造车的概念,更是对未来用车场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鹏此番上市虽然不能说是结果性的,但可以看作是阶段性的成功,毕竟,在新势力造车路上,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而不能快速解决问题,即意味着出局。但从蔚来的经历来看,其实在上市之后所面临的困难并不会减少。造车是一项持续烧钱的事业,而叠加在造车之外,还有智能化技术的开发,这些可以说是钱的问题,也可也说超越了钱的问题。
技术层面的问题依旧很突出,特别是系统的不断升级,电驱系统还没有实现自造,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给研发团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小鹏超长续航在30万元以上,又不具备换电功能,又会为销售设置了门槛。如果要让产品更可靠,相应的资金需求也会更大,此次上市对于重研发的小鹏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了。总之,小鹏上市,万里长征第一步才刚刚开始。
●写在最后
赴美上市虽然不一定代表这个企业一定成功了,但它一定象征着没失败。经过了前几年的洗礼,如今蔚来、理想、小鹏的全产品体系都已经逐渐成熟。作为新兴厂商,我们无法要求它立刻超越早就规划好几十年发展布局的特斯拉。
但作为中国本土品牌,我们也应该为它们鼓鼓掌。毕竟,有想法的人不少,敢真正闯进未知行业想要大干一番的人,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