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消费升级及合资品牌价格下探的双重挤压下,自主品牌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转型升级之路投入大、周期长,对自主品牌体系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长期依赖的SUV市场红利不再,加上合资品牌的新车投放及价格下探,进一步压缩了市场空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体量大、转型早的车企已进入“全面开挂”模式,典型代表是吉利汽车,不仅连续三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在轿车、SUV、新能源领域“全面开花”,市场份额也由去年的6.3%提升至6.6%,下半年还将迎来第1000万辆的销量突破。另外,旗下高端品牌领克在7月总销量为15331辆,同比劲增78%,创下品牌历史新高。
相比之下,长期“路径依赖”的长城汽车正遭遇进退两难的发展困境。旗下高端品牌WEY虽然推出时间早,入门级车型价格也已降低到10万元,但在经历过“新鲜期”之后其销量已出现明显疲态。数据显示,WEY在7月共销售新车7091辆,不及领克品牌的一半。
另外,长期占据长城汽车销量“半壁江山”的哈弗H6,在强大对手的“逼宫”之势下,“霸主”地位已岌岌可危。从7月份SUV市场的数据变化来看,哈弗H6在7月共销售新车23723辆,同比增长9.7%;紧随其后的长安CS75在7月销量同比增长104.4%,与哈弗H6的差距已缩小至303辆,而去年同期哈弗H6销量是长安CS75的两倍多。照此趋势来看,长安CS75有望在8月超越哈弗H6卫冕冠军。
对于长城汽车而言,哈弗H6是品牌基石,冠军之位不容有失。为应对同级对手的竞争压力,哈弗品牌将在今年8月底推出第三代哈弗H6。
回顾哈弗H6的发展历史,从2011年第一代车型诞生到2017年第二代车型问世,中间隔了6年时间,而第二代车型“服役”时间仅为三年。如此紧迫地推出第三代车型,一方面可以看出长城汽车对哈弗H6市场地位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已打乱了哈弗H6的产品周期。而第三代车型能否应对挑战,情况并不容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哈弗H6上市之后,第二代车型将继续同堂销售,再加上此前“换壳”并已更名为M6的第一代车型,哈弗H6将实现家族史上首次“三代同堂”。该销售策略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将其玩得“炉火纯青”的当数北京现代,“四代同堂”的伊兰特在短期内刺激了销量增长,但其副作用也非常明显。截止目前,北京现代的品牌力、销量仍处于低谷,回归合资品牌主流阵营已成多年奢望。
在北京现代的“前车之鉴”下,哈弗H6为何仍要采取“三代同堂”策略呢?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求销量。从第三代哈弗H6的预售价不难看出,哈弗品牌希望三代车型能够定位互补且互不“抢戏”。其中,售价区间为6.6万—8.2万元哈弗M6,主要针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定价为9.8万—14.1万元的第二代H6,瞄准了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而看重新技术、新设计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定价更高的第三代H6(预售价格区间为12.2-14.1万元)。
虽然将三款车型的定位“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并不意味着哈弗H6可以就此“躺赢”。首先,在汽车消费升级趋势下,8万元以下乘用车市场的需求持续萎缩,对哈弗H6的低端车型带来了较大冲击。8万元级市场不仅是哈弗M6的“主战场,”二代H6终端价格也已进入该价格区间。
其次,作为“史上最贵”的第三代哈弗H6,其预售价相对长安CS75、吉利博越等同级车型明显拔高了一截。在该价格区间,消费者可选择车型众多,不仅包括长安CS85 COUPE、吉利豪越等自主品牌中型SUV,还有大众T-ROC探歌、雪佛兰创界等主流合资品牌紧凑级SUV,以及一汽-大众捷达这个“另类”品牌的中型SUV——VS7。除此之外,第三代哈弗H6的预售价还与WEY品牌的VV5车型存在着较大幅度的重叠。
最后,长时间的“以价换量”侵蚀了哈弗的品牌力,难以摆脱的“低价”标签更是第三代哈弗H6价格“向上”的最大阻碍。近年来,长城汽车在高端化方面多次尝试,不仅推出了哈弗H8、哈弗H9等高端车型,还打造了全新高端品牌WEY,但就市场反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在品牌“向上”失利,产品设计、功能“同质化”的情况下,第三代哈弗H6能否坐稳“霸主”之位,或是长城汽车今年的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