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长安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6%,成为今年以来少数能实现累计正增长的车企之一。其中UNI-T车型6月上市当月销量超过7000辆,7月销量突破1万辆,这个销量表现已超过CS55。UNI-T有点像匹黑马突然蹿红。
在长安的产品序列里有点像个新物种,过于前卫的设计,很多人在上市之前并没有那么看好,为什么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探究。
UNI-T本质上可以算是CS55的一个跨界运动款。因为它们的平台是一样的,尺寸(高度除外)也基本相当。
但从设计风格来看,UNI-T就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创新车型,它几乎摆脱了之前任何一款长安车的羁绊,完全跳脱出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物种”。
这种前卫设计和“主流”审美似乎是矛盾的。尤其是前脸的设计,别说放在中国市场,即便是放在标榜个性的欧洲、日本等市场,也都算独一无二或者说超前的。
一般看来,这样的设计回头率会很高,但从市场销售层面看,却常常被视为“票房毒药”——不如主流、中庸的产品适合“冲量”。
这,只是UNI-T的第一个特殊性。
第二个特殊性在于,它所处的细分市场本身也属于非主流——至少之前没有热销的先例。如果非要把UNI-T归类,同类的产品马自达CX-4算一个,丰田的CH-R和奕泽也能算。
它属于造型流畅、低趴,注重线条而非实用的所谓跨界型运动SUV。虽然前面的各种定语看上去很“潮”,但实际上这类车热销的很少——别说CX-4了,即便品牌强如丰田、头顶TNGA光环的CH-R和奕泽,也都只能在月销5000辆左右的层面徘徊。
第三个特殊性在于它的定位:起价11.39万元,对应4.5米的车长、不足1.6米的车高以及长安品牌。
11.39万元什么概念?即便刚刚上市的CS55 PLUS蓝鲸版,顶配价格也不过11.39万元。也就是:在技术派眼里属于同一平台、同一级别、同样三大件的两款车,却形成了“起价=顶配价”的无缝衔接组合方式。相信如果不是现成的数据摆在面前,估计大多数人会认为它不会热卖。
从以上三个角度看,UNI-T都不适合“冲量”。我之前也认为它可能只是长安在设计创新上的一次试水。很显然,这与UNI-T事实上的热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UNI-T的畅销的确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中国汽车的设计能力这几年来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说超越外资品牌,比外资品牌车型又更有创意、更漂亮、更受欢迎,似乎还没有一款公认做到了的车型。
无论你是否认同,论设计,UNI-T似乎已超越了很多全球一线大厂。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中国品牌造车工艺上的一个提升。很多车设计图纸很漂亮,最后造出来的车却很难看。原因是受制于技术和工艺。也就是漂亮的设计如果没有好的制造工艺做支撑,是兑现不了的。
UNI-T另一个超越,在于它很好地平衡了造型与空间。类似这样的车型,合资品牌的空间处理、尤其是后排空间处理都很差——CX-4这样,CH-R/奕泽也是如此。但UNI-T不是,它的后排一样很舒服。这可能也是它能冲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里面的学问可能还有很多,比如外资品牌的设计师可能确实觉得后排不重要,也有可能外资品牌更注重极限操控的重心分配等。但无论如何,UNI-T在设计平衡上,更好地考虑到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当下的中国市场确实与以往不同。主观臆断——这个UNI-T如果放在5年前上市,估计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如果是十年前上市,弄不好会是冷门车。
市场中年轻群体的成长,显现出对产品的包容度与以往有着明显不同。这也意味着在车型设计上一味的求稳、求中庸,可能在未来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别忘了,历史上一贯求稳、求中庸的丰田,现在可是靠杀马特翻身的……
这两年中国品牌 “推高端”是个热词。事实上也形成了不少的成功案例。然而,是不是中国品牌向上走,就只有推出新的高端品牌这一条路呢?UNI-T或许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UNI-T的绝对价格不低——至少在“非豪华中国品牌”里,算是同级车里最高的之一。
也许你会说:它的起步配置也很高。它的高价对应的是高配,性价比其实并不低。没错,UNI-T的入门款配置,已经很接近CS55 PLUS的顶配车款了。它更高价格的车款,确实也堆砌了更高、更科技的配置。这很正常。许多中国豪华品牌较高的指导价,其实也是靠高配来支撑的。
然而,高配高价并不代表没有做到“向上走”。如果产品力不够强,堆砌再多的配置其实也没有用。星途也号称豪华品牌,也堆砌了很高的配置,但市场就是不认。
而眼前这个UNI-T,无论它采取怎样的策略——高配也好、全系蓝鲸+7速双离合也好,总之,它真的是把这款车以11.39万元以上、很多车款甚至在13万元左右这个价位(划重点:终端价无优惠)卖到一个月1万辆以上。
换一款车试试,比如长安自家的CS55,你把它11万元以下的车款都停掉,看它一个月能卖多少?
这说明什么?说明UNI-T实打实地让长安的产品实现了“向上突破”。从长安的角度来看,当然可以视作定位层面的转变或者突破,也就是“高端化”。
然而,我更想从中国品牌“向上走”的大方向去看这个问题:或许,真不一定要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豪华品牌”。基于现有品牌,通过推出高端系列来实现整体的拔高,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事实上从近年来各品牌的运营情况看,更多厂商采取的也是这一方式,例如荣威、名爵、传祺等等。
当然,也不是说推出独立的高端豪华品牌不对。像吉利、长城这种有实力的厂商,从长远规划的角度提前布局,或许推出领克、WEY才是它们最合适的方式。然而某些厂商在自身情况依然捉襟见肘的清下,也推独立的豪华品牌,可能就不一定明智了。
平心而论,UNI-T的销量如果能如此持续下去,是有点超预期的。而它的超预期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中国品牌设计上的突破、定位上的突破,以及到底应该如何“向上走”等等方面,UNI-T都算是一个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