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日历,在传统里象征正式踏入冬季的节气立冬已经悄然过去。而兵哥所在的广东才刚刚有些凉意!北方地区早已进入寒冬模式了。对于爱车的养护也开始进入冬季的操作模式。
![]()
时常听老司机说,在冬天和夏天的保养方式和内容稍微有些不同。看似麻烦的操作,为的是让汽车进入更好的工作状态。不仅是在机械部分的养护需要改变,在车辆接触地面的部分,也就是轮胎同样需要进入冬季模式。那究竟什么才是轮胎养护的冬季模式?
是的,不仅衣服有按季节分,连轮胎也有相似的分类,不过要更加细致些。一般来说,轮胎分为夏季胎、冬季胎、雪地胎以及全季节轮胎。顾名思义,夏季胎自然是适合炎热高温的地区使用。但实际上,我们常用的轮胎就是夏季胎。它们的特点是轮胎表面花纹较浅,但纹路之间的导水槽较深,有助于快速排水增加抓地力。不过,夏季胎的弱点则在于气温。当气温低于7℃时,橡胶会由于气温低而僵硬从而减少了摩擦力。
![]()
除了夏季胎,装车量同样大的应该就要数全天候轮胎。尽管叫做全天候,可实际上应该称为全季节比较准确。这是一种兼顾了夏季胎排水能力和与燃油效率优点,同时也融入了冬季胎的橡胶柔软,胎面纹路也有特别的凹槽增加抓地力。一般来说,倘若不是气温低至路面积雪、结冰等状况,全季胎都能应付。因此不少朋友认为,只要换上全季胎后就能一了百了,不需要费心了。
![]()
![]()
刚说夏季胎在7℃时,轮胎会变得僵硬而降低摩擦力。而冬季胎则是在7℃的环境下,仍然能保持该有的抓地力表现。
![]()
原因是在于轮胎橡胶的配方有所不同,如同厨师炒菜般,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调味料的调和、火候的掌握后,能烹调出不同的味道。
![]()
而冬季胎需要考虑冰面、雪地、湿地和磨损性能,所以在软化剂、二氧化硅和冰湿混聚合物的调配比例上和其他轮胎有所不同。同时,胎面花纹经过特别设计,包括胎面花纹、沟槽深度、胎面宽度甚至是胎肩造型都是设计满满。
![]()
值得注意的是,雪地胎也就是钉胎,和冬季胎两者尽管同样在冬季使用,但两者并不相同。而且使用的场景也不一样。
那有朋友会好奇,根据气温的不同而买轮胎的话,那不就需要花很多钱?的确如此,尤其是在已有轮胎使用的情况下,多买一套冬季轮胎的成本是贵一些。可是别忘了,一年当中有两套轮胎都只是使用了一半的时间。换句话说,使用的时间可以延长了一半。
![]()
那么就有朋友会问,两套轮胎应该如何搭配。作为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用车环境和较多遇到的路况,选择夏季+冬季的组合,又或者是全天候+冬季的搭配。倘若所在的城市在冬季时积雪较深的话,那么轮胎组合的搭配就要从冬季胎转为雪地胎(也就是钉胎)。
对部分购买了SUV车型的车主来说,四驱系统除了可以用来翻山越岭外,还能在恶劣天气时增加抓地力从而保证安全。既然如此,冬季有了四驱系统就不需要购置冬季胎。看似毫无破绽的逻辑,把四驱系统的作用放大得有点过了。四驱系统为的是越野路况下脱困加强通过性,对雪地路面打滑起到的帮助不算很大。换句话说,如果四条轮胎都失去抓地力,两驱和四驱还有很大区别吗?
![]()
换个角度想想,轮胎是通过与地面接触才有抓地力,而四驱系统改变的只是出力的不同方式,四驱固然会比前驱或者后驱车强上一些,但取代不了冬季胎的效果,因此正确使用冬季胎保证爱车的抓地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
视频网站里,时常能见到汽车在雪地路面打滑的视频。可以说,这样的危险情况并不是忽然出现,而是驾驶者、车主都没有对驾驶安全有足够重视,才会因小失大。与其让自己与爱车要面临这种可以人为避免的危险,还不如早买早安心。